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4:2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解答】解:A、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故A正确;

B、家羊原来就在草地上生活,并不是外来入侵物种,要成为外来入侵种,往往有在移入新环境后繁殖能力强、几乎无天敌、与其他物种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等特点,而家羊不具备,故B错误;

C、野生黄羊与家羊属于不同的物种,由于食物和空间等原因,它们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故C正确;

D、生态学家认为,牧养的牛羊属于草地植物的第一杀手,发展牧业时往往会尽可能多地养殖羊群,但处理不当就可能超牧,从而破坏草原植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2.(2分)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细胞呼吸类型的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解:植物种子萌发出土前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作用的方式是异养;出土前,细胞代谢旺盛,需要的能量多,此时土壤中氧气含量不充足,因此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条件,光合作用的条件,特定条件下细胞的新陈代谢的方式分析,审题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

【解答】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 B、稳态的维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C、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是靠缓冲物质,如HCO3、HPO4,C正确;

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管或血液中,故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概念、成分以及稳态的调节机制,正确区分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具有突变具有普遍性,故A正确;

B、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故B错误;

2﹣

第17页(共32页)

C、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故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时间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记得相关知识点即可解题. 15.(2分)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本题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群体随机交配后代某种基因型频率.先根据题意计算出雌配子与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然后雌、雄配子组合,计算出某种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种群中BB=80%,bb=20%,含有B基因的雌配子的比例是80%,含有b基因的雄配子的比例是20%,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Bb=2×80%×20%=32%. 故选:B. 【点评】本题是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随机交配后代的某种基因型频率,本题还可以先分析出几种自由交配的方式,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再综合起来,这种方式容易理解,但很容易漏掉某种交配方式而出现错误. 16.(2分)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基因的结构,真核基因的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包括编码区上游的启动子和编码区下游的终止子;编码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图中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

【解答】解:A、非编码区包括启动子和终止子,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A错误; B、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转录具有调控作用,B错误; C、真核生物的编码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C正确; D、图中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真核基因结构示意图,考查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真核基因各段的名称,并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还要考生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17.(2分)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癌变不是正常的生命历程,B错误;

C、细胞衰老时,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

第18页(共32页)

D、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能正确区分两者;能正确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 18.(2分)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者减少.

【解答】图a所示细胞中,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其余皆为两条,可知为三体;图b所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链增加了一部分(片段4),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故为三倍体;d图细胞的染色体下链缺失了片段3和4,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19.(2分)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进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时,应该选取富含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如植物的大豆,动物的鸡蛋清.用鸡蛋蛋白液进行该实验时,应该进行适当的稀释,因为蛋清蛋白遇重金属会发生变性而凝集,如果蛋白质浓度过高,就会凝集成团而粘附在试管壁上.

【解答】解: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若用鸡蛋蛋白液为材料,一定要进行稀释,否则蛋白液浓度过高,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实验的原理,掌握双缩脲试剂的组成及作用;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实验材料选取的原则,明确用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检测实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否则就会出现题干中的现象. 20.(2分)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解答】解: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由脊髓等低级中枢完成,受高级中枢调控,D错误. 故选:D.

第19页(共32页)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过程,识记反射的相关知识,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2分)

【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①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③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解答】解:DNA粗提取的原理是:①DNA在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原理①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实现粗提取的第一步;利用原理②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故选:C.

【点评】考查了DNA粗提取的实验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2.(2分)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 【解答】解: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

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23.(2分)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基因的位置,然后写出相关的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解答】解:据图,该病表现为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因而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Ⅱ﹣4都是携带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4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正确;

C、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Ⅱ﹣4、Ⅰ﹣1都为携带者,Ⅰ﹣2基因型正常,Ⅱ﹣6是携带者

的概率0,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为携带者的概率是,C错误;

D、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D错误.

第20页(共32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0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 的文档
200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gjv5qoss55t2h95x553fre38hic9011ab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