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心脏杂音是针对正常心音而言。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心室共四个腔。心脏收缩时,房室之间或与大血管之间的血流会产生一定的声音,即心音,也就是大家能够听到的心跳声。如果房室之间结构出现异常或心脏收缩出现异常等都会形成特殊的声音,即杂音。心脏超声可以帮助确定杂音的性质。
46. 病毒感染同时可并发细菌感染,但机会并不多。若出现并发细菌感染,一定会有特别的表现或检验支持。比如:感冒基本好转(体温已正常,咳嗽也减轻)的情况下,又出现高热等;轮状病毒肠炎期间出现了脓血便;手足口病时咽部溃烂,同时血液白细胞、中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很高等。
47. 退热药效果不好,其原因与孩子进液体量不足有关。因孩子生病,食欲减退,进食水量减少,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而退烧过程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完成的,因此服用退烧药物效果逐渐变弱。退烧药效果不好的另一原因是药物剂量不足。说明书介绍的药物剂量相对不够精细,附图可予以帮助。
48. 大便最后形成于右侧降结肠。如果结肠内细菌能够将食物纤维素败解发酵,就会产生水溶性的短链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大便中水分正好就是软便;水分过多就是腹泻;水分过少就是便秘。若出现便秘可摄入较多的纤维素,增加结肠中水分,纠正便秘。现在比较安全的药用膳食纤维就是乳果糖。
49. 大便性状不正常,应该留取大便标本,于排便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查。如果检查发现白细胞超过10-15个/高倍视野,不论是否有红细胞都应考虑细菌感染,若同时进行大便培养更能确定诊断。如果以红细胞为主,潜血阳性,白细胞小于5个/高倍视野,应考虑肠道损伤,比如过敏等。
50. 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咳嗽一般全天都会发作;过敏造成的咳嗽会突然发作;鼻炎造成的咳嗽会在孩子平躺后发作。患鼻炎时,如果孩子直立状态,鼻部分泌物会以流涕形式排出;如果平躺状态,会倒流入咽喉部,出现呛咳样表现。如果孩子出现半夜咳醒的情况,就应考虑患有鼻炎。
51. 咳嗽属呼吸道症状,有着不同含义。气管或肺部感染造成的咳嗽,是人体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这种咳嗽伴有痰液,可化痰治疗,比如口服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如果过敏或特别病毒感染,可造成支气管痉挛,出现阵发刺激咳嗽,可伴有喘憋,需要雾化吸入止喘治疗。
52. 现很多孩子患有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首先应初步判断孩子病情轻重。如精神好,即使高热也不是重症的表现;如精神差,说明病情较重,应及时请教医生。轻症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病程在5-7天,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对症治疗;重症病例往往合并细菌感染,需根据医生判断进行治疗。
53.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会出现咽部小泡样红点,2-3天后出现多个小溃疡。此时,孩子会感到咽部疼痛,拒绝吃饭,甚至拒绝吃奶和喝水。此时,家长尽可能鼓励孩子喝些偏凉的水或稀粥。如果实在如量不足,出现轻度脱水,还要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再过2-3天会逐渐好转。所以,家长要等待。
54. 出现高热,待病情好转后,退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温逐渐降低,发烧间隔时间逐渐拉长;一种是体温还是高热,只是间隔时间逐渐拉长。体温降低或间隔拉长,只意味病情开始好转。只有体温恢复正常(体温持续<37.5度),才算进入恢复期。
55. 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幼儿急疹在内的病毒感染都不应使用抗生素。非重症病人,急性期在3-5天。整个病程7-10天。对于细菌感染,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就应足量足时间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应该在5-10天。阿奇霉素建议使用三天,是因为此药代谢周期长,连服三天可起到6天的作用。
56. 不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颊炎,或者是其它病毒、细菌感染,只要体温恢复正常,就意味病情急期已度过,开始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后续症状,比如:咳嗽(呼吸道感染后)、皮疹(幼儿急疹)等。后续还会存在一定天数。此间可以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
57. 给孩子喂药不是件容易事情。喂药前,家长不要制造紧张气氛。很多时候是家长制造的气氛导致孩子出现恐慌和对抗。再有,选择最为主要的药物。不要一生病同时服用中西药5-6种。还有,先喂药再喝奶或吃饭,避免出现呕吐。另外,可选择非口服方式,比如:肛栓退热,雾化吸入止咳化痰等。
58. 对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痰多的时候,口服药会有效果,但较缓慢。如果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不仅明显,而且缩短治疗时间。雾化吸入是利用机械原理将药物变成雾状,通过呼吸进行呼吸道局部治疗的方法。常规用于哮喘的治疗。如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可起到止咳化痰作用。
59. 对于反复呼吸道病症(咳嗽、发烧)的孩子,应该进行免疫功能+过敏原的检查。如果真是免疫功能低下,应该使用免疫增强剂;如果是过敏,需要去除过敏原和抗过敏治疗。不要遇到孩子发热、咳嗽就纠结于是否是细菌感染,是否该使用抗生素。
60. "对乙酰氨基酚"与"扑热息痛"同义,和"布洛芬"都是药物成分名;而"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不要被商品弄糊涂。
61. 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烧不会口服或注射一两次药物快速变为正常。发烧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退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高热惊厥和体内消耗过多。所以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退热。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会反复3-5天;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要控制感染后体温才可恢复正常。
62. 到底是肺炎严重,还是喉炎严重?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这些解剖学名词只代表部位。不同病菌,不同状况时可能会导致不同部位的感染。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家长不仅应了解患病部位,而且需了解感染原因、疾病程度,全面评估疾病。千万不要被疾病名词吓倒。
63. 对A族溶血性链球菌(猩红热、风湿热、化脓性扁桃体炎、肾小球肾炎),可通过咽部分泌物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这种方法虽然相对准确,但时间较长,不利于快速诊断。由于此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现在很多医院通过提取咽部分泌物,用已知抗原进行快速检测,确定诊断。检测时间也就15分钟。
64.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严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细菌出现耐药。真正感染时会失去有效药物,对人类生存造成危害。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也不是不能使用抗生素。如果真是严重细菌感染,比如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等,不仅要用抗生素,而且必须连续使用7-10天。
65. A族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猩红热、化脓性扁桃体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严重疾病。青霉素是非常有效的药物,常选择“羟氨苄青霉素”。使用时间一定不要短于7天,最好为10天。很多家长有错误认识,体温刚正常就想停药,以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真是细菌感染就要用够时间,避免耐药菌产生。
66. 理解常见病症的“利”与“弊”,才会从容地面对疾病。低于38.5度的体温可诱导免疫系统对抗感染,高热可能导致高热惊厥;咳嗽可清除呼吸道病菌和分泌物,喘憋可致缺氧;腹泻既可排除肠道内病菌和毒素,还可能引起脱水。疾病的治疗过程就是在控制弊和保留利的过程,不是“杀”病的过程。
67. 一位3岁儿童就诊是为了解决近期易咳嗽问题。家长没有带原始看病记录,只能提供多次到不同医院就诊,多次使用过消炎药。以往看病情况不详,以往用药不详,甚至药名也不清楚。家长又不愿再次取血等检查,真是难为医生了。没办法只能明天家长带上原始就诊记录和曾使用药物再次就诊。
68. 孩子出现中暑现象(高热、头晕、胃肠道不适等)时,不要进入过凉的环境内,应尽可能多给孩子饮温水。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服用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物。保证休息。千万不要给孩子吃冷饮,身上也不要使用冰袋等降温。冰袋会使皮肤血管收缩,更不利于降温。
69. 昨晚接到朋友从深圳打来电话,咨询孩子突然高热问题。中午在室外与小朋友奔跑玩耍近2小时,回家后吃了冰淇淋后午睡。一小时后出现呕吐、高热,晚间开始出现腹泻。大便检测正常。这是典型的中暑。
70.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如没有牛奶过敏史,可以使用雀巢AL110,一种仅不含乳糖的,其余类似普通配方粉的无乳糖配方粉;对于腹泻伴有牛奶蛋白过敏,或慢性腹泻的患儿,应选用雀巢的蔼儿舒,纽迪西亚的纽太特或纽康特,这些属于水解蛋白,同时不含乳糖,并含利于消化和吸收的中链脂肪。
71. 孩子平时常患的是急性胃肠、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根据医生的诊断会给予一定治疗。获得治疗的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此病的预后。此次生病只是一过性感染,还是容易复发?此次生病后是否需要关注一些问题?对过敏性疾病应考虑如何预防再次出现?千万不要只顾眼前的治疗。
72. 孩子生病后对进食的兴趣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时,家长会尽可能给孩子吃“清淡”饮食。对于,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疱疹性咽峡炎时,家长应给予孩子偏凉的流食,包括奶、粥等,少吃油腻的偏硬的块状食物。而消化道感染后,“奶”就不是清淡食物了,因孩子有可能出现乳糖不耐受腹泻。
73. 生病后,家长应该注意与孩子进行交流。其目的是了解孩子的难受程度、病情变化等。难受程度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只要孩子的平日生活规律出现明显变化,就意味孩子非常难受。比如:婴幼儿吃奶和睡眠规律发生明显变化;大些孩子对玩耍失去兴趣等。家长用眼观察,获得第一手准确资料。
74. 孩子生病后,家庭内往往会围绕孩子生病出现争执,出现互相指责。其实,,孩子生病,大人心疼,但是应该全力以赴、统一观点使孩子尽快好转。互相争执,互相指责,会使孩子造成对“生病”的憎恨或得意,使孩子内心对“生病”形成异常的心态。哪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生过病?
75. 孩子生病后随看过医生,但病情还未见好或又出现新问题,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再次就诊。再去看病时,家长一定要带上次看病的记录和上次医生开的药物,并向医生叙述服药后的病情变化。这可以使医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孩子病情。家长口述上次就诊过程和药物名称,容易出现偏差。
76. 医生根据孩子的病史,结合医生对孩子的物理检查,以及一些必要的化验或X线、B超等辅助检查,最后会给予一定的诊断。诊断后会提出治疗方案。家长一定要听清并记住医生的医嘱。如果有不清楚之处,一定反复询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得到正确而且准确的治疗。
77. 如何向医生提供简介准确的病史呢?在家长决定带孩子看病到见到医生前,家长应该快速总结此次生病的主要病症;是否与以前既往生病相关;此次病症的变化情况;是否采用了家庭治疗以及治疗效果;同时必须提供此次生病后孩子的起居、进食和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情况。
78. 对于"孩子生病后"问题的讨论。我认为家长们应关注以下几点:1、简短准确的提供病史;2、看病后仔细倾听并记住医生的医嘱;3、再看病时带着以往的就诊记录和服用的药物;4、家庭成员间对孩子患病的交流;5、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6、生病后饮食;7、对疾病预后的认识等。
79. 近期看到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身上带着已给孩子服用的药物。由于药物名称非常绕口,很难记住。家长经常不能准确说出药物名称。如果带着给孩子服的药物,医生就可轻易了解,并根据孩子病情给予继续或换用药物的建议。
80. 发热是件好事?!发热可动用免疫系统,从而尽可能并尽快消灭侵犯人体导致发热的病菌。如体温尽快限制在37度以下,发热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就会消失。针对高热可引起惊厥而言,体温超过38.5度,应服退热药;对提高免疫而言,体温应保持在37.5-38度间。降温效果不是以正常体温作为标准。
81. 有资料显示体温达39度应该退烧,为何我们推荐38.5度就应服用退热药物呢?因体温达到38.5度时并不意味是最高温度,很多时候体温还会继续上升。当体温达到38.5度,服用退热药后至少需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会起效。退烧药物起效时正好温度是39度左右。否则,过高温度有可能导致高热惊厥。
82. 虽天气变暖,但“着凉、感冒”却急剧增多,原因就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致。孩子平素活动量比成人大,玩耍时特容易出汗,出汗后受到“凉风”一吹,就会着凉。室外活动出汗后,应待汗落下后,再进入空调房间。室内玩耍的孩子应根据室温适当增减衣物,尽可能避免出汗,特别不要出大汗。
83.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保证进食足够水分和流质食物谈何容易?!因为咽部剧烈疼痛,有些孩子真是滴水不进。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致使退烧效果受限,出现持续高热。除了尽可能鼓励饮水外,如果体内真是缺水严重,高热不退,尿量减少,需要进行静脉输注液体,而不是抗生素。
84. 一上午就看了好几位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起初是发烧,继之出现咽部红肿,咽部小泡至破溃后再痊愈。整个过程一般7天。发热,特别是高热一般持续3天。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最为头痛的是咽部疼痛症状明显,孩子进食水受到严重影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靠多饮水和流质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