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
《作业推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单选题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
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来源:学_科_网]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因此材料中的决议的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准备,故A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局势已定,故B项排除;CD项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故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掌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结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分析即可。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制定了若干方针政策和纲领性决策,对中国革命起到了
很好的推动作用,下列决策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是
A.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 B.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D.中共七大的建国方针 【答案】A
1 / 7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
【解析】
[来源:Z,xx,k.Com]
【详解】
“一大”在党纲中明确规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A符合题意;灭阶级,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显然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不相符,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符合当时中国实际,B不符合题意;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有利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C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的建国方针符合当时抗战胜利后建国的实际,D不符合题意。
[来源学科网ZXXK]3.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
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1949年4月”“大江边”“金陵”可知与渡江战役有关,故C正确;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1月,故A错误;淮海战役是1948年到1949年初,故B错误;D发生在渡江战役之后,故D错误。
4.“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歌颂了 A.八七会议 B.三湾改编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2 / 7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正确;八七会议既未批判左倾错误也未重新确立领导人,故A错误;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中共八大是1956年,与“党和红军脱危险”无关,故D错误。
5.1921年中共“一大”和1922年的中共“二大”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两者之
间最大的区别在
A.是否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是否开展武装斗争
C.是否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是否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是中共三大,故排除A项;决定展开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是八七会议,故排除B、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一大上没能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中共二大则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C。
6.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印度政治领袖甘地会谈(下图中间穿白者),试图奉劝
这位政治领袖放弃反对战争的立场。甘地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下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蒋介石访印促成了印度人民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 B.蒋介石具有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C.蒋介石访印从根本上改变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
3 / 7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
D.蒋介石访印后中国和印度两国外交关系开始改善 【答案】B 【解析】
1942年的蒋介石既是国家元首又是盟军战区统帅,所以蒋介石当时具有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足以证明蒋介石访印并未促成了印度人民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访印也未从根本上改变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和印度两国外交关系开始改善是在建国之后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
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说明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时期,故D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来源学§科§网Z§X§X§K]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
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9—1926年 B.1927—1936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答案】C 【解析】
[来源:学科网]
据材料“万里长征,辞却了……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并结合所学知识
4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