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过节,对于每一个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词猜节日,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课件出示:
贴春联 放鞭炮 (春 节) 吃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 赏明月 (中秋节)】
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件出示课题:识字2 传统节日】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同学们,谁来把你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同学们,请根据方法自主识字、读文。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牛郎织女 贴窗花 赛龙舟 艾香 月饼 赏菊 大街小巷 元宵节 祭扫 满堂 传统 乞巧】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提示:“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的对应图片】同学们,请看图读词语。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单独走出来后,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巷 宵 祭 堂 传 统 乞 巧】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出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字词关你们顺利闯过了,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更顺畅了。一起来试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同学们,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在哪一天? 预设: 【课件出示: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冬至后的第108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乞巧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课件圈出生字:宵】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们知道“宵”字的由来吗? 预设:
【课件出示:金文
(宀,房屋,阁楼)
(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同学们,你能给“宵”字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课件圈出生字:乞、巧】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字理区分:“乞”与“气”同源,后分化。 乞,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篆文写作“”。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表
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
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同学们,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乞巧节”就是七夕,发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小结:
同学们,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课件出示生字:传、统】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请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一:【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春节人们有哪些习俗?【课件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课件出示:各种窗花及贴窗花图片】
【课件出示生字:贴】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贝,钱财)
(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为
现在的意思,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同学们,你能给“贴”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 ______,______。】
预设二:【课件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元宵节人们有哪些习俗?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同学们,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景象?【课件圈出:大街小巷】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课件圈出生字:巷】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能给“巷”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预设三:【课件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清明节人们有哪些习俗?
同学们,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即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课件出示:贴、街、敬、转】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容易写错的笔画找出来,并给同桌讲讲理由。
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笔画呢?和同桌商议商议。 预设:
“贴”字左侧最后一笔是点。 “街”第九笔是提。
“敬”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捺。 “转”注意右侧第三笔的写法。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这些会写字,你们跟着书空,并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课件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先描红后临写,写完后同桌分享,看看谁写得跟例字一样?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你能给这些生字分别组组词、造造句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目标。
五、快乐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巷 宵 祭 堂 传 统 乞 巧】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你能给它们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背文中的句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课件出示课题:识字2 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的复习和课文的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授做好铺垫。同时予以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课件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