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待求变力的功一般用符号W表示,但要分清结果是变力的功,还是克服此变力的功。
1.如图4-4-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减小到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
4动,半径为2R。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是( )
F
图4-4-5
A.C.
FR4
B.
3FR 4
5FR 2
D.零
mv12
解析:选A 当细绳的拉力为F时,设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1,则有F=;
RFmv22
当细绳的拉力减为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2,则有=。在细绳的拉力由
442RFF11FRF减为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细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W=mv22-mv12=-。所以,细
4
2
2
4
绳的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
FR4
,选项A正确。
2.如图4-4-6所示,斜槽轨道下端与一个半径为0.4 m的圆形轨道相连接。一个质量为0.1 kg的物体从高为H=2 m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处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物体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g取10 m/s)
2
图4-4-6
解析:物体运动到C点时受到重力和轨道对它的压力,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
mvC2
N+mg=,又N=mg,
r联立两式解得vC=2gr=22 m/s,
在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2r)-Wf=mvC2-0,
代入数据解得Wf=0.8 J。 答案:0.8 J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1.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对于包含多个运动阶段的复杂运动过程,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的做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3)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方便,但此方法的难点在于确定整个过程的总功。
2.动力学问题两种解法的比较
12
适用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结合法 只能研究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考虑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矢量运算 动能定理 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均适用 只考虑各力的做功情况及初、末状态的动能 代数运算 应用方法 运算方法 相同点 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加速度、时间,不涉及矢量运算,运算简单,不易出错。
[典例] 如图4-4-7所示,一质量为2 kg的铅球从离地面2 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取g=10 m/s)
2
图4-4-7
[思路点拨] 铅球在运动的两个过程中受力情况不同,重力作用于全过程,阻力仅存在于陷入沙子的过程中。
[解析] 法一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 设铅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沙面时的速度为v,则有v=2gH
在沙坑中运动的阶段,设铅球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v=2ah。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g
设铅球在沙坑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f=
2
2
HhH+h2+0.02
mg+ma=·mg=×2×10 N=2 020 N。
h0.02
法二 应用动能定理分段求解
设铅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mgH=mv2-0
设铅球在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 12
由动能定理得mgh-fh=0-mv
2联立以上两式得f=
12
H+h·mg=2 020 N。 h法三 应用动能定理全程求解
铅球下落全过程都受重力,只有进入沙中铅球才受阻力f。 重力做功WG=mg(H+h) 而阻力做功Wf=-fh
由动能定理得mg(H+h)-fh=0-0 代入数据得f=2 020 N。 [答案] 2 020 N
当物体运动过程中涉及多个力做功时,各力对应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计算各力做功时,应注意各力对应的位移。计算总功时,应计算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1. (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运动过程的v -t图像如图4-4-8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所受摩擦力为f,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1,克服摩擦力做功W2,则( )
图4-4-8
A.F∶f=1∶4 C.W1∶W2=1∶1
B.F∶f=4∶1 D.W1∶W2=1∶3
解析:选BC 对汽车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W1-W2=0,所以W1=W2;由题图可知牵引力与阻力作用距离之比为1∶4,由Fx1-fx2=0知F∶f=4∶1,B、C正确。
2.水上滑梯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它简化成如图4-4-9所示的模型:倾斜滑道AB与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游客(可视为质点)从A处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到达B点后沿BC做直线运动,并从C点水平滑出落入水中。已知A点与BC的高度差H=3 m,滑道AB长s1=5 m,BC长s2=2 m,末端C距水面高度h=0.8 m。游客在AB段所受摩擦力大小f1=40 N,在BC段所受摩擦力大小f2=50 N,游客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求:
2
图4-4-9
(1)游客从A点沿滑道滑行到B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1; (2)游客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经历的时间; (3)游客到达C点时的动能大小Ek。
解析:(1)运动员从A滑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f1s1=40×5 J=200 J。
(2)游客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h=gt2
可得:t=
2h=
2×0.8
s=0.4 s。 10
12
g(3)从A滑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f2s2=Ek-0
解得:Ek=1 200 J。
答案:(1)200 J (2)0.4 s (3)1 200 J
1.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速度大小之比为4∶1,则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是( )
A.1∶4 C.2∶1
B.4∶1 D.1∶1
12
解析:选B 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为1∶4,速度大小比为4∶1,根据Ek=mv得,动能
2之比为:
2????Ek1∶Ek2=?×1×4?∶?×4×1?=4∶1。
22
11
????
故选B。
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 J和8 J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
A.48 J C.10 J
B.14 J D.2 J
解析:选B 合力对物体做功W合=6 J+8 J=14 J。根据动能定理得物体的动能增加量为14 J,B对。
3.(多选)一质量为0.1 kg的小球,以5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墙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动能变化分别是( )
A.Δv=10 m/s C.ΔEk=1 J
B.Δv=0 D.ΔEk=0
解析:选AD 速度是矢量,故Δv=v2-v1=5 m/s-(-5 m/s)=10 m/s。而动能是标量,初末两状态的速度大小相等,故动能相等,因此ΔEk=0,A、D正确。
4.速度为v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子弹穿透木板时所受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固定木板( )
A.2块 C.4块
B.3块 D.8块
12
解析:选C 设木板的厚度为d,子弹的速度为v时,由动能定理知-fd=0-mv。当
212
子弹的速度为2v时,设能穿透n块木板,由动能定理知-f·nd=0-m(2v),联立两式解
2得n=4,C正确。
5.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