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章)教学设计
初一信息
授课时间: 2017 年 9月25 日 至11月5 日
3 课题 电脑各个硬件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数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脑硬件,了解主要技术参数。 2、学会简单的电脑维护技能,下载安装防护软件。 过程与方法: 过程: 通过实物演示来认识电脑各个硬件部分。 方法: 1、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分析无线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认识电脑各个硬件部分能够把这样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学会简单的电脑安防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身心健康:合理恰当的使用所学的知识来服务我们。通过认识各个计算机硬件来来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配置。 重点 难点 难点:电脑各个硬件部分的认识与电脑系统的简单维护。 教学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启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资料、图片及视频短片 手段 使用 通过有关大家对于电脑各个硬件部分的认识来进行探讨,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实例教材 来总结对电脑的硬件参数的认识。通过小组代表回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构想 最后采用知识点评价和自我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教师教学 让学生猜谜语: 方方正正一脑袋, 能画能写又能唱, 生活生产不能少, 没电它就动不了。 学生介绍计算机这一位新朋友 教师提问: 我们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几部分? ”。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个别回答。 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所认识的计算机硬件介绍一下交流收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先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实物结计算机实物结合合图片认识计算图片,个别回答。 机硬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 个别学生以产品介绍 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教学。 学生活动 猜谜语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一位朋友“计算机自主学习交流分享 教学环节 计算机的组成: 教师提问:一台放计算机主要由哪些设备组成?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回答进行补允。 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作用的教学:让学生以产品介绍员的角色,向同学们介绍他自己所认识的计算机设备的名称及其作用。教师补充介绍学生不认识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作用。 教师通俗地讲授计算机硬件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与作用。 教师提问:在认识了计算机之后我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允。 举出自己所认识的一些软件。 列举个别学生对于网络的分类以及认识 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让学生对于网络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教学 计算机小能手:将全班学生分成组,每一个小组提供下列没有连接的设备: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 提醒学生不同的设备接口的形状、大小、颜色是不同的,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各设备接口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一致,来确定该如何连接。教师进行检查和评比。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养学生的动手电脑的装机操作。 能力,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练习巩固 1、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件口头回答。 ()()()()()。 2、常见的输入设备有哪些列举3个。 3、常见的输出设备有哪些列举2个。 4、根据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 5、根据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分为()()。 学生归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常见计算机的组成部件。 2、计算机网络的2中分类方法。 3、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 巩固新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 让学生形成这节课的系统知识结构。
板 书 设 计 (一)计算机的简史 1、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 (二)计算机各个硬件的认识 1、机的五大核心部件 2、计算机的控制和运算中心——CPU(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3、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三)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无线网 作 业 设 计 1、计算机的五大核心部件指什么? 2、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 3、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4、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和传输介质的两种分类 教 学 后 记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有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有的一提就过。重难点要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分的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理解以及网络的分类。 存在问题:对于现在的接触计算机比较多的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授课时间比较难以控制;学生的知识面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提高;组内交流、合作虽然新颖独特,效果也不错,但是任务表的项目设置还比较简单,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检测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