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
11、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 “ ,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 ,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 ”?真是“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而今安在哉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形容洞箫声“ , , , ,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赤壁赋》中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5.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表明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并从中得到乐趣。于是作者写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0.王羲之感叹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1.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2.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
2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4.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三) 背诵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3、4段),并按要求默写。
1.作者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了“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照应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毛浙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古语曰:有志者,事竟成。《游褒禅山记》中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有“力”而无“志”,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8.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9.《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主旨句)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0.《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子是: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附录:必修一重点背诵课文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6.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批判 “庸人”的句子是: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鸿门宴》(司马迁) 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