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五彩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为什么呈现出各种色彩;第五自然段即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适宜朗读、背诵和语言积累。文章比较长,没有必要做过多过碎的分析,应重点放在读上,并且读的也不易过多,要抓住住店段落来练习。
学情分析
本文描述的画面非常美,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五彩池,所以教师要搜集有关五彩池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等,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朗读感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进行“五彩池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同伴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作业
1、搜集五彩池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特点和成因 2、读熟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传说,在天有九重,在九重天上有一位西王母,
西王母有一座美丽的五彩池,池中的水分为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大家知道这个五彩池叫什么吗?对,就是瑶池。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瑶池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向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知道神仙们都怎么去吗?(腾云驾雾)那可是个显示本事的机会,所以神仙们都想被邀请,可但僧多粥少啊,这么有一年这里就出事了?知道出什么事了吗?(孙悟空打闹瑶池)所以说啊,五彩池我们只能想不能看了,是不是啊? 当然不是啦,在我们人间也有一个五彩池,比传说中的更多更美。知道在哪里吗?就在我国四川省松藩(次数让孩子说)县藏龙山上。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板书:五彩池)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利用你手上的工具查找一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记录在你的本上 2、请小组互相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3、每组抽取开火车检查课文朗读,看看那组读的最好 4、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全班学生解决 5、教师抽查 (1)出示生字,学生同桌互查,教师开火车查 仑 潘 碟 葫 沐 拇 镰 毯 柠 檬 舀 橄 榄 峻 腻 菠 矗 珊 赏 缭 (2)出示生词 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 请解释这些词语,并造句。 6、五彩池给人什么感受呢,请你用四个字来形容 (神奇美丽) 三、搜集整理,小节课文 根据你搜集到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说一说五彩池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异, 鲜艳多彩变幻奇。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么? (3)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测题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让孩子从喜爱入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文较长,熟练朗读是教学的前提,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印象 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所以要先解决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潘 县 矗 立 缭 绕 细腻 ﹒ ﹒ ﹒ ﹒ 2、选择词语填空 色彩绚丽 姿态万方 魂牵梦系 心驰神往 鬼斧神工 赞不绝口 五彩池水是( )的,石笋的形状是 ( )的,那是大自然的( ),让人 ( )。 3、读拼音写生字。 请用下面的汉字写一段话,至少用五个,看谁写 得最短最通顺 仑 葫 镰 沐 毯 舀 峻 腻 菠 裳 借助多媒体的图片, 更容易让学生欣然第二课时 理解文中的语句,学一、回顾总结 生的悟不仅仅要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五彩池是美丽在心里,高年级的学而神奇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欣赏一下吧! 生也应该在语言表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达出来 美丽而神奇的五彩池都有那些特点呢?想一想,在 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预设: (1)五彩池数量多:“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 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 (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 师: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 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 谁来交流? (2)形态不一:“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 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 触到池底。”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联系开头,引出五彩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 池的成因,让学生培“有的……有的……有的……”展示池塘的姿态不养一种遇事思索,多一,我们来看看到底想什么吧!(出示图片),请你也问为什么的习惯 用个排比句吧!文中用了什么词语啊(玲珑多姿) (3)鲜艳多次:像地毯一句。水池很美。而且 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 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颜色也很多。感 受着其美丽,朗读这一句。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 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 读句子。
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天上的瑶池美丽,那是神仙的法力,地上的五彩池美丽,又是因为什么 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预设: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四、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五、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简短,有趣、容易记忆。 交流广告词。布置课后练习。 教师范例: 天上假瑶池,人间真仙境。 检测题: 1、用直线恰当地连接词语。 阳光下池水美丽得像 轻轻在吟唱 金黄色池边像 仙境一样 石笋上的石粉像 不平的折光镜 美丽的五彩池像 一圈彩带 岸边锦簇的花团像 五彩的地毯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最好能让孩子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对其他的科学知识亦能产生兴趣,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语文教学落实到文字教学,培养孩子笔耕不辍的习惯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石笋表面凝着一层____的石粉。阳光____,石笋就像____,把阳光____色彩。 3、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拓展内容: 这是一座绿树环绕的山峰,这是一座火山不熄的山岭,这是一座万年不化的冰洞。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冰洞,它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代,一年四季温度始终保持在零下4摄氏度。这里的冰柱从不融化,愈往深处冰层愈厚。已开发出的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分上下五层。沿着光滑的冰梯,下冰洞、走冰桥,就来到这座冰的宫殿,大自然的杰作立刻展现在你的面前。有冰瀑、冰钟、冰帘、冰笋、冰人、冰花,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姿态婀娜,或雄伟壮丽,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到了夏天,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走进洞内,却仍是寒气逼人、冰雕玉砌。真有种里外两重天的感觉。 冰洞位于山的阴面,因为地下蕴藏这煤炭资源,山的阳面确是百年不熄的火山。自古冰火不相容,可这一山中一凉一热,截然相反的景观并存实属奇怪、罕见。看样子大自然的确给我们出来一道难题啊。 寂寞地存在了300万年的冰洞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学们这座位于陕西芦芽山的万年冰洞如今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境,请大家回去搜集资料,一起来解开这个冰洞之谜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