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施工排水及度汛方案
7.1 生活、生活区排水
生产、生活区采用明沟排水。详见6.3.2。 7.2 基坑排水 7.2.1 雨水拦截
在基坑周围开挖线约2m左右开挖截水沟以拦截雨水,截水沟顶宽1.0m,底宽0.5m,深0.6m,根据现场情况设深1.0m左右的集水井,用泥浆泵将沟内的水排入节制闸引河内。 7.2.2 渗水拦截
在枢纽两侧距基坑开口线约1.5m处各布置4口φ50cm的标准管井,考虑到拦截外来渗水的同时不引起基坑基岩含水率变化大太,井底高程取▽-2.0m左右。
管井井水抽排入节制闸引河及抽引闸围堰外。 7.2.3 基坑排水
由于泵站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强风化红砂岩,具有一定的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物理力学特性,基坑排水时必须控制一定的水位。
基坑采用明沟排水。基坑开挖过程中先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宽0.5m,深0.8m,布设1.5×1.5×1.5m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排积水至围堰外,抽水时保持沟内的水面距土面约0.5m左右。
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备用水泵、安排专人值班,以保证沟内水位。 7.3 度汛方案
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泵站部分)上下游施工围堰已在一期工程(拆除及围堰部分)先行施工,将交付使用。由于拆除及围堰工程中,上下游围堰的设计标准只考虑泵站主体在枯水期施工,而目前泵站工程的主体施工要在汛期期间,并且抽引进水闸在2003年5月30日前不具备挡水、渡汛条件。因此必须考虑泵站工程经历2003年汛期,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渡汛,制定渡讯预案如下:
7.3.1组织措施
7.3.1.1成立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顾世祥
副组长:顾大冬 成 员:薛向前 高 辉 张长胜
7.3.1.2成立防汛突击队 抢险一队队长: 李云中 抢险二队队长: 宋建舜
7.3.2施工围堰和中隔堤的安全渡汛 7.3.2.1施工围堰加固
上游施工围堰原设计挡水水位为▽7.75m。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资料,1996年滁河最高潮水位为▽9.39m,因此我项目部准备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将上游围堰顶高程由▽8.50m加高至▽9.40m,围堰顶宽、坡比等参数与原设计基本相同。考虑风浪爬高,汛期前在围堰顶部迎水侧填筑50cm高、顶宽100cm的子堰。详见上游施工围堰加固断面图。
下游施工围堰原设计挡水水位为▽7.48m,根据从滁河闸管理处获得的资料,去年长江水位为▽8.60m,而设计堰顶高程为▽8.25m,因此我项目部准备在原设计基础上将下游围堰顶高程加高至▽9.30m,围堰顶宽、坡比等参数与原设计基本相同,汛期前在围堰顶部迎水侧填筑50cm高、顶宽100cm的子堰。详见下游施工围堰加固断面图。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风浪和船只壅浪对围堰的影响,在围堰迎水面水位变化区(水下1m到堰顶)采用土工布进行防护,同时,在围堰内侧戗台坡脚采用明沟排引渗流措施。
7.3.2.2中隔堤加固
中隔堤经现场察看,主要是上游隔堤与上游围堰结合处高程与宽度都达不到防洪标准。我部将对此处进行加高、加宽,与施工围堰吻合。下游隔堤进行局部加固,确保汛期安全。
7.3.2.3渡汛措施
①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围堰沉降情况及时进行加高,保证堰顶标高不低于设计标高。
高 新 杨 斌 李云中 宋建舜 翟家顺
②落实防汛安全措施,备足土料、块石、编织袋、草包、土工布等防汛物资,以及装载机、推土机等抢险设备。
③汛前会同监理人对施工围堰和中隔堤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④汛期派专人对上下游水位进行观测,对施工围堰和中隔堤进行巡查、监测、维护,如发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在大风、暴雨天气以及高水位期间,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巡查、值班,防汛突击队随时待命。
⑤施工期间,如遭遇超出围堰设计标准的洪水,将及时向建设处、监理处汇报汛情,报批抢险应急方案,并根据汛情和应急方案组织调动抢险物资、设备,进行抢险。必要时为保证参建人员生命安全,经建设处、监理处同意后,及时撤出基坑内的人员和设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