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3:36: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三)背景简介:

普法战争是法国为了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不受正在统一中的普鲁士的动摇,先发动了这场干涉他国内政的非正义战争。在不到两个月,被普鲁士大败。法政府实施卖国政策,才将阿尔萨斯与洛林割让给普鲁士,还赔款50亿法朗。 (四)介绍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2、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

(二)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部分?(提示:根据地点和时间变化) 第一部分:上学路上(1—6) 序幕 第二部分:上课之前 (7-10)开端 第三部分:最后一课 (11-23)发展

第四部分:宣布散学 (24-29)高潮和结局 (三)整体感知:

1、找出开端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小说主旨: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检测小结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 )持 ào( )悔 chà( )异 qí( )祷 哽( )咽 郝( )叟 惩( )罚 钥( )匙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征发: ②祈祷: ③诧异: ④喧闹: ⑤懊悔: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课文的大概结构,并且分析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的另一要素——人物。

二、研习课文

6

(一)阅读第二部分,请你找一找这天上课前的情形和往日有何不同?其原因何在? 平日上课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 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啊,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最后一课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气氛 学生 老师 教师小结: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阅读第三部分,思考: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 2、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认识小弗郎士(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原文并总结分析):

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些 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怕老师、幼稚、贪玩、不爱学习) 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有自制力 )

我们的一切 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朦胧的爱国心) 铁匠对我的喊话我认为是在拿我开玩笑 (强烈的自尊心)

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3、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 (1)小弗郎士的变化: 平 时 最后一课

对入侵者 不在意 痛恨、愤慨 对老师 害怕 理解、尊重 对法语 讨厌 重视、珍惜 对法国 无意识 热爱

(2)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害怕----诧异----难过、懊悔----珍惜 (幼稚------------成熟)

4、分析课文原文

(1)“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 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 对过去逃学的懊悔;

7

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3)“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开始认识到祖国语言和历史的重要。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 4、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其次,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作者选择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这种写法,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作用。 (课文副标题: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他的爱国情感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出来。同学们,我们已经尝试了用评点法来分析,根据你的实践,你们认为运用评点法要注意些什么?

一要选准评点的对象,能够体现课文主旨的重点词语,精彩句子都属于评点范围;二要讲究评点的深度,要紧扣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写出自己的感想;三要简明扼要,评要准确简明,点要恰当醒目。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8

(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58cl0pxzq2cg5h8ins237lyd0yjbf015t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