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授课内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教学目的】: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教学重点】:消化性溃疡三大临床特点,四大并发症 【教学难点】:不同部位消化性溃疡上腹疼痛的特点及节律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时】: 1学时 一、病例导入(5分钟)
给出一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病例内容包含病人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等内容。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看病历
让学生思考:该病人身体状况如何,有什么症状、如何确定体征;
病例资料 男 67岁,反复上腹痛10+年,黑便6天入院。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呈饥饿痛,进食或服制酸药上腹痛可缓解,胃镜诊断“胃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5年上腹部痛再次出现,性质同前,胃镜诊断“复合性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3次/天,伴头昏、乏力,逐来我院门诊,查大便OB(+),血Hb87g/L,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23年前曾“阑尾切除术”,18年前“胆囊切除术”,2年前“膀胱结石取石术”,曾患“过敏性鼻炎”,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跃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大弯各可见一大小约0.5X0.5cm及0.6X0.5cm溃疡,溃疡底附白苔,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查HP(+),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A1期),HP(+)。抗HP治疗。 二、讲解(35分钟)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首先请一二名同学说说病例中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展开讲解,围绕病例中患者的发病情况。 总结三大临床特点是:
1、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2、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节性 3、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临床表现
请同学们思考:溃疡部位不同其疼痛特点是否会不同,有什么不同?再总结如下表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时间 疼痛的性质 胃溃疡 中上腹或剑突下偏左 十二指肠溃疡 中上腹或中上腹偏右 常在餐后约1h发生,经1~2h 常在两餐之间,至下次进餐后缓后逐渐缓解,较少发生夜间痛 解,故又称空腹痛、饥饿痛,部分病多呈灼痛、胀痛或饥饿样不适感 人于午夜发生,称夜间痛 多呈灼痛、胀痛或饥饿样不适感 疼痛的节律性 进食-疼痛-缓解 疼痛-进食-缓解 总结消化性溃疡的伴随症状及体征
伴随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
体征:活动期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2、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请同学们思考并说说,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何种并发症?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展开讲解,利用图片讲解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的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1)出血: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出血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轻者仅表现为黑粪、呕血,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2)穿孔
发生率GU为2%~5%,DU为6%~10%
三种后果: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急性穿孔,最常见)
溃疡穿孔并受阻于毗邻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脾等(慢性穿孔,又称穿透性
溃疡)
(3)幽门梗阻
主要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引起。分暂时性幽门梗阻和持久性幽门梗阻。 表现: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反复大量呕吐,呕吐物含酸酵性宿食,大量呕吐后症状可以缓解。上腹部空腹振水音、胃蠕动波以及空腹抽出胃液量超过200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邻近后壁的穿孔或游离穿孔较小,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亚急性穿孔) (4)癌变
少数胃溃疡可癌变。对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警惕癌变。 三、总结及练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给出几个练习题并当堂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