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AC∥D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2=∠A=4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1的度数. 【详解】
∵∠ACB=∠DFE=90°,∴∠ACB+∠DFE=180°,∴AC∥DF,∴∠2=∠A=45°,∴∠1=∠2+∠D=45°+30°=75°. 故答案为:7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2=∠A=45°是解题的关键. 17.?5 2【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2x-y=【详解】 ∵2x-y=
13,然后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到-6x+3y=-,然后代入计算即可.
221, 23. 2∴-6x+3y=-
∴原式=-
53-1=-. 225. 2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求代数式的值,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得-6x+3y=-18.y?3是解题的关键. 23. x【解析】
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正好为小正方形面积的,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9可求出b的值,从而可得出直线AB的表达式,再根据点P(2a,a)在直线AB上可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正好为小正方形的面积.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2=9,解得b=3.
∵正方形的中心在原点O,∴直线AB的解析式为:x=2. ∵点P(2a,a)在直线AB上,∴2a=2,解得a=3.∴P(2,3). ∵点P在反比例函数y?33=2. (k>0)的图象上,∴k=2×
x.
∴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x1=-
1,x2=1 2【解析】
试题分析:分解因式得出(2x+1)(2x+1﹣3)=0,推出方程2x+1=0,2x+1﹣3=0,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试题解析:解:整理得:(2x+1)2-3(2x+1)=0,分解因式得:(2x+1)(2x+1﹣3)=0,即2x+1=0,2x+1﹣3=0,解得:x1=﹣
1,x2=1. 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解一元一次方程,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 20.(1);(2)
.
【解析】
分析:(1)过点D作DH⊥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C根据正弦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1)过点D作DH⊥AB,垂足为点H.∵BD平分∠ABC,∠C=90°,∴DH=DC=x,则AD=3﹣x.∵∠C=90°,AC=3,BC=4,∴AB=1.
∵,即CD=;
(2).
∵BD=2D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1.(1)x=270或x=520;(2)当320 (1)根据收取费用=月使用费+超时单价×超过时间,可找出yA、yB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方式A和方式B的收费金额相等,分类讨论,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列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当当即 时, 时,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当即 时, 时,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方式A和方式B的收费金额相等, 当当当 时, 时,时, 解得: 解得: 即x=270或x=520时,方式A和方式B的收费金额相等. (2) 若上网时间x超过320分钟, 解得320 当320 解得x=520, 当x=520时,两种方式花钱一样多; 解得x>520, 当x>520时选择方式A更省钱. 【点睛】 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22.(1)y?【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可得答案; (2)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答案; (3)根据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可得答案. 【详解】 21,1;(2)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3)答案不唯一,如:y=﹣+1. xx11?1的图象可以由我们熟悉的函数y?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 xx1 故答案为:y?,1; x1(2)函数y??1的图象与x轴、y轴交点的情况是: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 x(1)函数y?故答案为: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 (3)请你构造一个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2,0),且与y轴无交点,这个函数表达式可以是: 2+1, 答案不唯一, x2故答案为:y=﹣+1. xy=﹣【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知识,利用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 23.(1)50,30%;(2)不能,理由见解析;(3)P=【解析】 【分析】(1)由直方图可知59.5~69.5分数段有5人,由扇形统计图可知这一分数段人占10%,据此可得 2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