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7:54: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

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解析:第(1)问,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面概括。

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主题二 行政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

[热点综述]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由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迈进,政治制度创新成为热点话题。借鉴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创新经验,无疑会对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有很大帮助。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区域。

[知识通关]

一、图示三省六部制职能及工作流程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趋势 1.“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一直到清末。

2.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废中书省,其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削弱、分割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其实质是强化皇权。

[对点训练]

2.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

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解析:选D。由材料中“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可以看出封驳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的错误和失误而采取的措施,A、B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课后达标检测5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兰州诊断)《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 )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皇帝另行任命官员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

2.(2015·广安模拟)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 )

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 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 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解析:选C。依据“隋唐时期”“权力制衡”等信息可以推断出题干所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故C项符合题意。

3.(2015·遂宁模拟)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解析:选A。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本质上”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故正确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2015·乐山高三调研)《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受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解析:选C。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国家掌握土地所有权,对于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拥有使用权,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唐朝”这一限定,故答案为C。

5.(2015·泸州调研)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第二组史论部分应为( ) 组别 史料 史论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以来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第一组 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 第二组 “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会要》卷八六) ①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②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③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④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可知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参与经商活动,从而可以推断出存在官员依靠手中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经商的限制。唐代政府实行的是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所以严格推行重农抑商说法不准确,所以选C项。

6.(2015·山东济宁高三检测)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 )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故B项正确;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A项错误;“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

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所以答案选B。

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解析:选A。题干中是唐朝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因此本题选择A。B、C、D反映的均不是唐朝的瓷器。

8.(2015·成都石室中学月考)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陶、李二人都有明显的道家出世思想,故是受了老庄哲学的影响,选B项。

★9.(2014·高考上海卷)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解析:选D。鲜卑语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语言,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不会出现题干中的情境,故A、B、C项错误;北齐属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正确。

10.(2015·广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

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

解析:选D。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从佛教中找到了心理慰藉,故而D项符合题意。

11.(2015·郑州四中调研)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 )

A.张旭 B.颜真卿 C.怀素 D.欧阳询

解析:选B。柳公权是生活于盛唐时期的楷书大家,与颜真卿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故选B项。A、C都是草书大家,D项是初唐书法家。

12.(2015·河北邯郸调研)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5jm915c7u9y6ym8c7oz9pugm7qng700f7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