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
程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学 校以追求成绩为目的,加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 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 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农村留 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口
中图分类 G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
号:
2016)05-027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城市,
于是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一一农村留守儿童。城镇化进程的 加快,使得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 的教育引导, 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新形势下, 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 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 16 岁以下的孩子。
根据留守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自我留守型; “单亲”留守型; 隔代监护型;他人寄养型。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 德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产生和形
成而发展丰富起来的。 [2] 父母外出打工,与子女聚少离多, 亲子之间互动频率降低,导致亲情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双亲 教养模式改变,各
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出现,使留守儿童 在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变化,继而引发心理问题,无 形之中造成他们道德情感的冷漠。同时,父母长期缺位,致 使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道德认识 模糊。
二)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
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3] 拥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能 利用客观条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反之相反。留守儿童 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缺乏父 母的管教,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 使道德滑坡。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4]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 子的监他们认为对孩 护责任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缺乏对孩子进
行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教育。这种溺爱的监护方式造成了自 制力不强的留守儿童任意妄为,道德行为失范。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化 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三农问题的表现,出现这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分 析其成因。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
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良好 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通过亲子关系、家庭 互动等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 庭结构不完整,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情感上的 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同时,他们大 多由祖辈们照看,祖辈们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留守 儿童的心理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缺失 状态。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薄弱
学校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的主要课堂,学校在留守儿童德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 位。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为社 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生产、生 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使其逐渐社会化。 ”[5]但是,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一直把成绩看作是唯一的衡量标
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德 育地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育中更为突出。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 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
步加
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解决农村留 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 体的共同作用。
(一)发挥农村中小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般来说,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没
有寄宿条件,为此,学校要积极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 学习条件和寄宿条件。班主任可以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 生的成长状况,定期与学生沟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 育,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当学生出现心
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跟踪教育。学校在保证基本课程的前 提下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让 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爱。
(二)加强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 除了发挥学校、家庭的作用外,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思 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会组织要综合整 治农村中小学学校周围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 习氛围。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 留守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留守 儿童的意志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安抚他们孤单的心 情,增强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心。
三)强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 的影响。父母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 教育的责任,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迫于压力,即使外出打 工,也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与他们见面,以便 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同时,父母也要经 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 他们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晓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