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9月21日,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
——摘自《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评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对材料二的评述,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进行,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材料二所涉及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评述的史实说明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答案:
(1)问题: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2)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集体农业”──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作用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这是符合事实的。而正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效地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在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弊端,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全国农业的大发展。
课外拓展
名词解释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又叫大包干,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中的最主要形式。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包产到户,责任明确。它的实行,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并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息反应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3、经济特区
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在我国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5、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沿海开放地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是非非
清华大学求实学会专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积极性对于农村经济的改善作用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他们还认为,这种体制逐步瓦解了农村的集体经济,使广大的中国农村重新回到了小农经济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效率低下的小农经济在生产、流通和交换等领域都不具备优势,结果出现了很多农民被迫抛弃土地,进城务工。
由此,专家们提出中国农村经济的出路就在于集体经济。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把地分了种”不再能够为他们继续带来改革初曾经带来的利益了,只有规模经营,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够赚钱。专家认为,集体的、公有制下的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五”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资料研读
“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解读:邓小平此话的主旨是指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当代中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不管是市场,还是计划,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均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这句话生动反映出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避免了无谓的争论,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研读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皱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解读:邓小平的这两段论述旨在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但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目的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两句话,表明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态度是坚决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