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答案 C
B.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解析 地表喀斯特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7.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主要是( ) A.流水沉积形成的 C.流水溶蚀形成的 答案 A
解析 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主要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8.读下列两幅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流水侵蚀形成的 D.湖泊堆积形成的
A.①图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B.①图河流多U形谷地
C.②图河流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D.②图中河流地区常发育牛轭湖 答案 B
解析 ①图中河流多发育V形谷。 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沉积物颗粒大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汊流较多,①错误:三角洲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作用影响明显,②正确;三角洲地区水流速度慢,沉积物颗粒小,③错误;三角洲地区多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选B项。
10.流水搬运能力(M)与流速(v)密切相关。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某河流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组成图,四个地点中,流速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 13 -
A.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流水搬运能力(M)与流速(v)密切相关,呈正相关关系,即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根据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大小,颗粒大的沉积时流速大,颗粒小的沉积时流速小。四个地点中,流速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C项正确。
读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完成11~12题。
B.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貌类型为( ) A.喀斯特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C
解析 读图,根据图例信息“河流沉积物”可知,四地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堆积地貌,A、B两项错误,C项正确;结合图中“谷底”“谷坡”等信息可知,图示四地地貌不属于冲积平原,D项错误。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 A.甲地 C.丙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项正确;甲地地域面积小,A项错误;乙、丙两地洪水位时被淹没,B、C两项错误。
- 14 -
B.河流侵蚀地貌 D.冲积平原
B.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三个省区的名称。(6分)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 (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8分) 答案 (1)云南、贵州、广西。
(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3)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重)。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省区主要有云南、贵州,广西。第(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与岩石类型和气候有关。第(3)题,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
14.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判断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作用方式。(12分) A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B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C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床________,落差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6分)
(3)C处河段特征:流速________,江面________,在入海口常形成________地貌。(6分) (4)A、B、C三处有利于农耕的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8分)
- 15 -
答案 (1)乙 侵蚀 甲 侵蚀 丙 堆积 (2)深窄 大 丰富 (3)慢 宽广 三角洲
(4)C处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B处位于河流中游,C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床变宽。河流中上游地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上游河床深而窄,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下游河床宽而浅,流速慢,河流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第(4)题,河流下游地区有利于农耕,主要原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