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七律长征》歌曲。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那就是----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以大地为纸谱写的一首铁流滚滚的壮丽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并齐读课题。
介绍诗的题目:(指着七律)这是一首七律诗也叫七言律诗,每
行7个字,共8行,每两行为一句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以偶句句末押韵。
长征是它的题目,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
师:(展示长征路线图)这是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引入作者)一代伟人毛泽东仅用8行56个字便形象地概括了这史无前例、震惊寰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毛泽东并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位伟人一起走进长征。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词语:我们读诗的时候那些词语是我们要注意的? (老师展示这些词语:等闲 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检查读诗
4.师做范读:看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学生鼓掌)
5.齐读诗句: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请把书端好,我们一起来读。
三、细读感悟,理解首联诗句
1.同学们,读通诗句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通过读诗你认为哪一句概括了全诗?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远征是什么意思? 生:长征 长征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难。 师相机板书:远征难
从哪里看出来难呢?生:万水千山 注意万和千是个虚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师: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和水呢?
(五岭山、乌蒙山和岷山,金沙江和大渡河。)
是啊纵使有这么多的山水的阻隔,我们的红军怕不怕?----不怕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看待这万水千山的呢? 生:只等闲 师板书
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平平常常的事。
师:有句话叫我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就是这个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 可见我们的红军战士有什么精神? (乐观) 师板书 带着这种感情来读
生再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再读诗句,理解颔联和颈联,感受长征艰难和红军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句想一想具体描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有哪些?并组成四人一小组探讨下面的诗句。
1、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指的是五岭山,有哪五岭? 五岭山怎么样?(逶迤)
五岭山横跨四省,山势起伏,绵延不断,可见它非常---长,想要翻越它难不难?
谁能把五岭的逶迤用画来表示出来? 2.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
那乌蒙山呢?诗人是怎样来形容乌蒙山的呢?(磅礴) 你还想到了那些词?
你们知道吗?乌蒙山海拔有两千三百多公尺,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700层那么高,你们说高不高?想要翻越它难不难?---难
谁能用画来表示?
你能把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难读出来吗?
这可是绵延千里的五岭,这可是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呀,再读。 此时此刻,它们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可是(手指五岭)正是这绵延不断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手指乌蒙)正是这高大雄伟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红军脚下---滚动的泥丸。多么乐观的精神,再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