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6:5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电磁铁的磁极

一.填空

1、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2、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3、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4、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6.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7、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时),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8、(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9、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二.选择

1、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

会不同,可能是( A C )

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 B、线圈的圈数不同 C、线圈的绕向不同 D、电池的节数

2、电磁铁也有( A B ) A、南极 B、北极 C、阳极 D、

阴极 E、正极 F、负极

3、可以利用( B )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A、磁铁 B、

指南针 C、铁块 三.判断

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 )

2、 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 √ )

3、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

互吸引。( √ )

4、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 ) 5、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 ) 6、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 )

7、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 )

8.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 )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项目 磁铁 电磁铁 磁性永久 通电有磁,断电无磁 南北极的位置不可以磁极可以改变 不同点 改变 磁力大小不变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使用简单 使用较较麻烦 没线圈 有线圈 都有磁性 相同点 都有南北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

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系?

答:电磁铁南北极的改变与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线圈新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都会改变。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

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么极?

答: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五、设计。

1、请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2、组装电磁铁。

实验计划一: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

我们的猜想:改变导线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

2、将接通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

3、改变电磁铁导线缠绕方向,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计划二: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

我们的猜想:改变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级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

2、将接通电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

3、改变电磁铁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用上述相同的方法辨别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否变。

实验结论:改变导线连接电池正负极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复习题 一、填空

1、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2、(四季)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3、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5、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

6、(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 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7、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8、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9、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10、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 6月22日前后是(夏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11、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12、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3、以北半球为例,天文学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中国传统上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气候统计上,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这种分法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1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同时也在(自转)。 二、判断

1、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 ) 2、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 )

3、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4、夏至、冬至这两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 ) 5、地球出现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造成的。( √ )

6、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 7、四季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

8、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是四季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 9、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同时也在自转。( √)

10、夏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

11、冬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

13、赤道和两极附近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 14、地球上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明显的四季差异。(√) 15、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16、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但倾斜角度不断变化。(×)。 三.选择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C )。

A、1天 B、 1个月 C、1年 2、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C )。 A、昼夜现象 B、 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3.( A ),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A.夏至时 B.冬至时 C.夏至和冬至时 4.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 ) A、哥白尼 B、傅科 C、罗伯特胡克 五、名词:

公转: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就是一年。 电磁铁: 四、问答。

1、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答: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形成四季变化。

3、说一说地轴的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

答:温带地区会发生四季的变化,赤道和两极附近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4、为什么赤道和两极附近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答:四季变化在温带地区发生,赤道附近太阳始终近乎直射,两极附近太阳始终斜射,而且斜射的角度很小。夏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冬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黑夜,南极附近始终是白昼。 所以赤道和两极附近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5、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有什么区别?

答:南北半球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复习题 一、填空

1、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2、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

3、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4、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5、适宜的(气温、湿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微生物的生存。 二、判断

1、微生物繁殖的很快,但也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我们把手洗净后就不会再产生细菌了。(×) 3、夏天的食物更容易变质。(√) 4、雨季的物质更容易发霉(√)

5、把食物放进冰箱内就永远不会发霉。(×) 6、温度越高细菌繁殖的就越快。(×)

7、微生物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我们还离不开它。(√ )

8、细菌不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三、选择:

1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5oj20vi8q9y6ym8c7oz9pugm7qnnb00f4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