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
学生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本文从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发,探索新时期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当前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也是我们党重点培养的一代。当今世界高度信息化、高度网络化、高度市场化,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积极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一方面,有利于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改善党员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使党的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保证其后继有人;另一方面,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然而,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各
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利用各种渠道侵蚀和冲击着高校青年学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信仰真空、思想混乱和认知偏差。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69.8%愿意入党的同学中,其中有21.8%的同学选择“随大流”,有38.5%选择“提高就业竞争力”,仅有39.7%选择“实现人生的政治追求,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虽然近年来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和党员在大学生中的比例较以往有较大增长,基层学生党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等方面日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但从以上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入党动机功利化、复杂化,在一定层面上对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障机制提出了更为现实的挑战和迫切的要求。
二、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从学生层面看
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既有少数要求入党的积级分子价值取向呈多样化,动机不纯、目标不够远大;又有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政策知之甚少,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够,理论素养较薄弱等。
2 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层面看
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体制和程序还欠规范、欠完善,没有按组织发展程序严格
把关。问题主要表现在:支部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往往存在联系而不培养,培养过程走过场的情况,团支部“推优”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团支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不够充分,往往只看中学习成绩或工作表现,其他方面涉及较少,支部发展大会过于形式化,党支部容易忽视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出现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好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党支部的工作模式过于传统,思想教育内容缺乏新意,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 3 从党建工作队伍层面看
学生党建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少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多是由党务工作时间不长的辅导员担任,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党建工作培训,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还不能适应新的学生党建工作形势的需要,不能给学生党员提供更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信息,抓不住学生思想脉络以及社会焦点和时事的热点,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1 重培养,夯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基础
(1)坚持“四早”,做好人党积极分子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四早”即:早介绍学校、基层学院党建工作情况,鼓励学生早递交入党申请书;早选拔中学阶段优秀团员重点培养,早推荐优秀学生为人党积极分子。在早教育方面,基层党组织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在时间上起点前移,提前介入,使大学生更早地接受党
的启蒙教育。其二,在工作方式上改变以往坐等学生申请的传统被动做法,党组织要主动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如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情况介绍列为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新生一入学就受到党的感染和熏陶。利用新生党课教育,宜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选派优秀学生党员任新生班主任助理;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把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2)建立校、院、班级三级教育培养网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一级业余党校由校XX部和学生处对全校所有重点发展对象进行理论培训,二级党校由学院党总支对全体新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培训,三级党校是在普遍启发教育和全面掌握新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基层党支部区别不同层次开展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组建班级“学党章、学理论、学党的基本知识”的(三学)小组,以此带动全班形成积极要求进步,踊跃申请入党的氛围。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形成良性的培训工作机制。
(3)积极主动、加强对重点发展对象的培养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党支部可采取:一是查阅新生档案,从中发现苗子,确定为积极分子;二是通过征求辅导员意见、党员座谈,团支部推优并经支委会研究确定积极分子,三是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考察,把那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