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设想在距离地球5×10亿千米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如果贵星球愿意接纳,请给予回复,并告知你们的位置,以便我们寻找。万分感谢你们的援助!”
(1)X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猜想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假如地球愿意接纳X星球上的居民,你将怎样告知外星朋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外星朋友最终能收到地球上发出的援助消息吗?为什么?(提示:①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是光年,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千米/秒。②远距离传递信息主要靠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相关知识。第(1)题,针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等知识进行问题设计,分析时应重点从该行星的自身条件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两方面入手。第(2)题,根据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回答。第(3)题,结合光年的概念进行时间计算。
答案:(1)这颗行星应该离它所在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距离适中,使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有液态的水;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使它的外围形成大气层,大气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成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离中心天体太阳1.5亿千米,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由近到远数的第三颗行星。
(3)不能。因为1光年相当于94 608亿千米,该行星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即距离地球超过5光年。远距离传递信息靠的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信息从该行星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时间,从地球传到该行星又需要5年多时间,已超过10年。
13.(能力挑战题)(2015·定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5
5
材料二 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程于2014年10月中旬基本竣工。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海南省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东南部等值线数值低,西北部等值线数值高,故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等值距为200,图中甲地外围等值线为3 600,故甲地日照时数大于3 600小于4 000小时。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位于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加之周围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达到,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可知,乙处等值线大于2 400小于2 600小时。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乙地位于祁连山东南段,位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第(3)题,文昌位于我国海南省,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快,在航天器发射时,可以增加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位于沿海地区,海上运输便利,可以方便大型火箭的运输;同时海南四面环海,飞行安全。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有山脉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短。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飞行安全。
14.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与我国________________(自然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简要说明地势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太原和石家庄纬度相当,但7月气温差别较大,简述其原因。
【解析】地壳厚度不一,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即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势高低又影响气温等其他因素。 答案:(1)第二、第三级阶梯 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 (2)气温和地壳厚度都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其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 (3)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