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中缺陷提出的要求,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等提出的要求。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智力障碍(美国2002年版):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定向行走:包括理解所在环境的方位并且在环境中安全并独立地移动身体的能力。定向是指视障者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去向以及通过与环境的信息交换达到自己所去的位置。行走包括安全、有效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移动。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 )内打“√”,不正确的,请在( )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 ╳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不一定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2、( ╳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和躯干麻痹。 3、( ╳ )脑瘫是病弱的一种症状。
17
脑瘫是肢体障碍的一种症状。 4、( √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5、( ╳ )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和感音性听觉障碍。
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感音性听觉障碍和混合型听觉障碍。
6、( ╳ )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全盲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7、( ╳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8、( √ )“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替代错误表现。
9、( ╳ )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10、( ╳ )语言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失语症和发音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特殊教育发展方针。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2、简述多学科团队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多学科团队的服务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
18
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人员,此外,还包括地方以及学校的教育行政人员、工作协调人员、职业教育教师、教师助理、手语翻译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非专业人员。该团队能够提供医学和教育评估、心理咨询、语言矫治和机能康复指导、以及对家长和机构的康复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等。
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
多学科团队工作方式可分为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两种类型。直接服务是团队成员直接进入教室配合教师的教学;间接方式则是将学生带离教室到专门的场所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 3、简述重度情绪障碍儿童的特征。
重度及重度以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常伴有其他残疾,在症状表现上,有些特征有别于轻、中度患者。缺乏日常生活技能,他们在5岁甚至更大年龄时仍未掌握穿衣、吃饭、大小便、保持清洁等基本自理或日常生活技能,他们会表现出幼儿绝望的行为特征。感觉异常,他们看上去对周围刺激极不敏感,对一般儿童所能感受到的刺激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儿童。认知上的缺陷,存在明显的智力障碍,很难用一般的智力测验测得其真实智力。个别人智力尚可,甚至某些方面的能力优于正常儿童,但难以正常发挥。亲子关系冷漠,对待自己的父母,如同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交流。、语言发展滞后,语言学习上有困难,特别是在理解与表达上有问题,时常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结构,有的只能鹦鹉学舌般地进行模仿,在语言交流上难以应对,常常答非所问。行为刻板。经常表现出刻板的、重复的行为。自伤与攻击,重度儿童会表现出各种自残行为,包括咬、抓、踢等方式来攻击他人而进行发泄。
19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在教育中关注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 首先介绍什么是个别差异,把概念阐述清楚,然后根据个别差异,如何在教育中针对特殊儿童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教育(可以举例说明),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