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读“重庆、成都、西安组成的‘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西三角经济圈”( ) A.带动能力较强 B.经济腹地广阔 C.产业基础较强 D.能源优势明显
2.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与成都相比,河流在重庆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更显著的功能是( ) A.水能开发 C.灌溉养殖 答案 1.D 2.B
(2018·绍兴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3~4题。
B.运输 D.旅游
1 / 6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羮鱼”“山珍海味”
4.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菜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3.D 4.D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5~6题。
5.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 6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A.甲跨越亚热带、暖温带及中温带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6.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C.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D.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答案 5.C 6.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山脉为秦岭。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符合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
①西安冬季最冷月均温>0℃ ②汉中多年平均降水量>800mm ③山脉南侧粮食生产以小麦为主 ④山脉北侧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加剧生态恶化 C.地下水位下降 答案 7.D 8.D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图,回答9~10题。
B.减轻土壤盐碱化 D.缓解水资源短缺
3 / 6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9.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②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③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应加快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 ②宁夏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③四川、广西是我国主要的水电输出省区 ④四川和湖南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9.D 10.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4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