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升格指导》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智慧校园环境下写作互动教学模式探究课
【教学设想】
“智慧校园环境下写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智慧教室的网络和平板电脑支持下,应用微课和“爱学派”平台辅学,进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写作教学探究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语文》重视“写作”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为“审题立意”,挑选了“写作实践”中《翻过那座山》的题目展开写作训练。教师创建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推送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平台按“六步构思”撰写初稿并拍照上传。教师在平台上给每一位学生打分并撰写作文评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评语和同学们作品的评价,增强了反馈的及时性和合作学习的互动性。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作品和数据,了解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学生根据反馈的自身情况和同伴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做好升格作文的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提高审题立意的意识,掌握审题立意的升格方法。 (2)能够根据所学方法修改初稿,提升写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混合式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个性化学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审美鉴赏能力。 (2)增强生活感悟和成功写作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任务回顾,微课导入。
1. 教师播放肯录制的微课:回顾课前发布的任务,总结同学的完成情况,展示精华帖,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
任务1:观看《考场作文指导——重视立意》微视频,明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立意方面的不足。
任务2: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1)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有意味着什么? (2)根据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拟出多个主题,筛选感受最深的写作。
温馨提示:在平台上按“六步构思”思考“实例分析”,撰写文章拍照上传。
技巧 注意 操作 圈划题目、提示语、材料的关键词,重视提示语的暗示,思索命题者的意图。 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 特殊含义 实例分析 翻过 那座山 1.抓齐关键字词 分清主次,不可遗漏 2.重视概念内涵 紧扣中心词,把握词义的范围,多面理 解词义。 3.造句写明主旨 用关键词造句,点明典型人事、感(提炼一个主题) 人片段、思想感情。 根据要写的文章内容确定一个明确主题,能让文章达到较高的思想高度。 4.打造一条线索 写作前理出一条主线,解决思路不 清晰。 5.选择一种组材 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水平,选择最好的素材组合方式,书写提纲分步罗列,解决层次不分明。 常用格式:通过记叙 事(或现象),表现(或抒发) (人物)的 精神(品质、情感)或道理。 可以是实物(《背影》、《台阶》)、一句话、感情变化(《阿长与山海经》。 并列式:时间、空间、人物、概念。 承接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体现文章主题的段落详写(详写、 次详),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6.确定一个重点 扣紧主题、抓住线索、确定重点。
2.展示任务完成比率和精华帖,指出存在的问题。
任务完成比率 展示精华帖(作文照片、教师评分及评语)
3.结合初稿评语,对照“六步构思”找问题。 1.审题立意存在问题:
(1)审题偏差不切题 (2)立意未够准确、宽广和高深。
2.其他方面存在问题:
(1)选材范围狭隘 (2)线索思路不够清晰 (3)点题语言机械呆板 (4)内容详略不当欠丰满
二、审题立意,点评初稿。
教师已经在教学平台的“讨论”区域给同学的作文打分并写评语,网络学习平台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在此基础上分类归纳点评,可以使作文问题直观呈现,针对性更强,有效点评学生的面更广。
满分为60,全班41人,平均分为40.37。 48-50分 3人,占7.32%;42-47分 18人,占
43.90%;36-41分18人,占43.90%;29-35分 2人,占4.88%。
三、合作释疑,升格作文。
1.阅读优秀范文,用以下思路进行点评范文(一)或(二)。
我喜欢范文(一),它的审题立意做的好,表现在 (列举段落句子)
我喜欢范文(二),它的审题立意做的好,表现在 (列举段落句子)
范文(一) 翻过那座山
山雾渐渐起了,氤氯的湿气浮行于枝叶蹁跹间,带着低沉的鸣咽随山风穿行。行走在深山中,拭开重重迷雾,竟发现原来脚下的这座山,先人翻过,而这条山路,纠结着无数心灵的选择,于是叹了一口气,一个转身,走了进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