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达到控制目标的要求。
1.1.2 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系统有关结构信息和行为的某种形式的描述,是对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定量抽象,是人们用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
实际系统本质的抽象与简化 对模型进行实验的原因: (1)真实的系统尚未建立
(2)可能会引起系统破坏或发生故障 (3)难以保证每次试验的条件相同 (4)试验时间太长或费用昂贵
9
模型分为两大类:
(1)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系统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量与原系统完全相同。 (2)数学模型。用数学表达式形式来(数学方程、信号流图、结构图)描述系统的内在规律。
物理模型: “环境相似” ——飞机模型(风洞) “几何相似” ——船舶模型 数学模型: “性能相似”
显然,系统建模的基本原则——相似原则
建模的内容:
(1)确定模型的结构、实体、属性和活动 (2)测取模型数据
10
(3)运用适当的理论建模 (4)检验模型的准确性 建模的重要性:
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可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数学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近似程度。 1.1.3 仿真
定义:仿真是基于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
系统仿真的三要素:系统、模型、仿真
系 统 三者之间的关系: 系统:研究的对象 模型:系统的抽象 仿真:对模型的实验
系统建模 (一次模型化) 仿真实验
模 型 仿真建模 (二次模型化)
计算机 控制系统仿真三要素及其关系
11
一次模型化: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
二次模型化: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模型
“系统建模”――系统辨识技术范畴
“仿真建模”――即针对不同形式的系统模型研究其求解算法 “仿真实验”―― “仿真程序”的检验,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的行
为进行比较
仿真的分类: (1)
按仿真模型划分:
物理仿真:在物理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几何相似) 优点:直观、形象;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