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高低、容器大小有关。
金鱼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在0-39℃的水中都能生存。但如果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的幅度超过7-8℃时,鱼体会不适而发病,严重的甚至立即死亡。幼鱼对水温的变化尤为敏感,所以金鱼饲养爱好者对此决不可以掉以轻心。20-28℃的水温为金鱼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这时金鱼游动活泼、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
金鱼对水的酸碱度(即PH值)的适应范围也比较广,在5.5-9.5的范围内都能生活。PH值偏低时,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多,鱼体活动会缓慢,食欲降低,严重时停止生长。一般讲PH值在7.5-8.5时的水最适合于鱼体生长发育。
金鱼人工培育的历史
金鱼原产于中国,其祖先就是常见的银灰色鲫鱼,所以又称“金鲫鱼”。现代饲养的观赏金鱼共有160多个品种。从野生鲫鱼演变为现代五光十色的观赏金鱼,经历了近千年的岁月。早在晋朝时,自然界就已经发现了红鳞鱼,但当时没有进行家化或者当作观赏鱼饲养。唐朝时我国已经建有“放生池”行善,金鲫鱼受到人为的保护,进入半家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将野生鲫鱼培育成金鱼的开始。据《宋史》记载:“淳熙十六年六月甲辰,钱塘江旁居民得鱼备五色……。”当时人们把捕到的金黄色鲫鱼奉为神明,不敢食用,就作为放生祈雨的对象,养在池中加以保护。史载,北宋时的嘉兴月波楼、杭州的西湖,都有许多放养金鲫的鱼池。最初放养的金鲫和野生的鲫鱼除体色外,没什么区别。到南宋时,饲养金鲫已经非常普遍,一些士大夫竞相在家中造池饲养金鲫,并知道用鱼虫(水蚤)作饲料,在人工保护条件下,金鲫出现了一些形态上的变异,可以说是金鱼家化的开端。
从南宋到元、明、清代,人们饲养金鱼的兴趣始终常盛不衰,同时更加注意选择和精心培育,促使金鱼的体色、体型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育出了凤尾、龙睛等品种。1502年明神宗时期,我国金鱼开始出口到日本,其后还输出到葡萄牙、荷兰、俄国等地,在世界各地繁殖起来。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有关金鱼形态、习性、类别、以及杂交选育的著述、图谱也是最为丰富,问世最早。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金鱼的品种逐渐增多。据专家的考证,我国在抗日战争前约有70多个金鱼品种,但是不少名贵金鱼在战乱中遭到灭绝。1949年以后,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加强了科学管理和繁育,不仅恢复了已经遗失的一些品种,而且又涌现出更多的新品种,总计现代知名品种已有160多种。
金鱼的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重点应放在保温、适量投饵、防止鱼病上。当气温升至10℃左右时,金鱼“出盆”,这对金鱼恢复生机十分有利,如管理恰当,金鱼的体质恢复很快。但这时遇刮风降温对金鱼不利。金鱼经越冬,体质较弱,若管理欠妥易发病死亡。保温的主要措施是尽量用“老水”养鱼。金鱼“出盆”时换水1 次,彻底清除越冬朔鱼缸(池)中积累的污物,使金鱼转入青洁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出盆”时要先将原缸(池)内的上中层“老水”吸出暂存,将鱼缸(池)洗涮干净后,仍注入原缸(池)上中层的“老水”,并加新水至30厘米深,再将鱼放入缸(池)内。放“老水”的目的是起保温和辅助饵料的作用。还要在防止“烫尾”的前提下,让鱼缸(池)多晒春天的阳光,也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水温。投饵一定要适量,每日清池时,仔细观察鱼粪的颜色和残饵的多少,以确定第二天的投饵量。如此观察数日,金鱼若消化
良好、食欲旺盛,则可以逐渐增加投饵量,以加速体质的恢复和生长发育。防病的重点放在操作上,提倡“出盆”时换1 次水,“出盆”后尽量少彻底换水,少搬动,因为体质较弱的金鱼容易在换水时受刺激而得病,最好是局部换水。要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捞鱼时,一定要用网迎着鱼的前进方向轻轻兜取,既准又快,不易碰伤鱼体,反之,若用网在鱼后面追着捞取,网在水中有阻力,用力追捕就易碰伤鱼体,而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对个体较大的怀卵雌鱼,最好带水捞取,以保证安全。当雌鱼所怀之卵尚未完全成熟之时,切忌换入新水和投喂过多的饵料。因为饱食、新水和水温上升3个因素的影响,可起催产作用,往往造成欲产卵而卵又未成熟,引起泄殖孔闭塞,发生难产死亡。
夏季是金鱼生长发育的旺季,金鱼活跃,很少得病。但气温高达37~38℃时,水温也常高达30℃以上,此时要特别警惕缺氧和“烫尾”两大威胁。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措施是加深水位至35~40厘米,金鱼可潜入温度较低之深层,尽量设法使水温控制在30℃以内。彻底清污、勤换水和遮盖遮光网或苇帘,可减慢水温升高,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量和抑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是预防金鱼”“浮头”和“烫尾”的有效方法。阵雨之后,即使原来池水不算过老,也要彻底换水。因雨水降入鱼他表层,其温度较雨前池水为低,温度低的水要往池底下沉,池底水温高要往上升,如此上下对流,使池内污物也随着上下翻腾,加快分解速度,使水质恶化,严重时会“浮头”或“闷缸”。此时的金鱼食欲十分旺盛,要提防喂得过饱。夏季捞来的鱼虫较易死亡,刚死而未发臭变质的鱼虫仍可用来喂1~2龄的健康金鱼,要先喂死虫后喂活虫,否则金鱼吃饱活虫而将死虫留在水中,必然败坏水质。夏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如发现懒游少食、离群独处、鱼鳍僵缩或者鱼体出现白点、白膜、红斑、溃疡等情况,要及时隔离防治。
秋季大部分时间的水温都在金鱼的适温范围之内,是一年中金鱼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季节。这时管理的重点是喂足喂饱,适当增加饵料中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只要金鱼吃得下,消化吸收好,要尽量投喂饵料,让金鱼长得膘肥体壮,安全越冬。随着气温下降,水温也渐低,换水的间隔时间可较夏季适当延长,尽量采用“老水”养鱼,每天遮盖时间也可逐渐缩短。
入冬前必须准备好越冬的金鱼房,以便做好立冬“入房”工作。这与植物园中的温室一样,坐北朝南、背风向阳、透光保温。室内有取暖设备,通电、通水。准备好绳拉自由掀盖的蒲席、棉帘,以便夜盖晨掀,发挥夜间御风寒、白天采光取暖的作用。若为半地下式金鱼房更为理想。当气温降至接近0℃时,可将金鱼由鱼池移入木盆或陶缸里,搬至室内越冬;如室内有鱼池可直接移入池内。室内温度以保持在2~10℃为宜。这时金鱼很少活动和摄食,管理的重点是防寒、保温,适当投饵,尽量保持金鱼不消瘦和不发病。整个冬季,换水、加水、清污等操作,在确保金鱼安全的前提下,都要减少到最低限度,1个月换水1次,2~3日清污1次。操作时,也要少捞少碰,防止体表损伤、出血、脱鳞,以杜绝水霉病、白点病的传播,因为冬季得此类病后难以治疗,问题难以解决。
刚买回来的金鱼怎么养
刚买回来的金鱼,特别是经过高密度长途运输之后,金鱼的体质必然大为虚弱,到达目的地后应该千方百计为之提供良好环境,尽量避免新的刺激。 首先,切忌连鱼带水一起倒入鱼池(缸)。其理由是:刚买回来的鱼,在塑料袋中的水温
与家中鱼池(缸)中的水温不等,往往会使鱼“感冒”患病。有时买回来的鱼和水带有病菌,一旦倒入鱼池(缸)中,反而连累其他鱼。所以,刚买回来的鱼应该先连同塑料袋一起在空池(缸)水中放置10~20分钟,让袋内外水温达到一致时,再把鱼轻轻倒入空面盆中,适当加入少许等温新水,静止半小时,把鱼捞入盛有新水的空鱼池(缸)中饲养。过一周后,未发现鱼儿有病,并已恢复正常活动时,再把鱼捞入饲养池(缸)中合并饲养。 另外,由于刚买回来的金鱼一时不适应新环境的改变,故1—2天内不要给食,第三天才可给以少量鲜活红虫,给食量只能逐渐增加,傍晚四、五点钟,可用吸管轻轻吸去鱼便等污物,兑入等温新水,等鱼适应环境后,再转入正常饲养管理。
金鱼的养殖技巧
一、怎样鉴别金鱼的雌、雄鉴。
雄性鱼出现副性征“追星”,即在鱼鳃盖和胸鳍第一根鳍条上出现若干白色小突起;而雌鱼无此特征。用手抚摸鱼腹部,手感软的是雌鱼,手感较硬的是雄鱼。
雌鱼的泄殖孔呈梨形,微向外突;雄鱼的泄殖孔呈瘦枣核形,两端较尖,中间微膨大; 雄鱼游动活泼,常主动追逐其他金鱼;雌鱼游动较慢,反应不如雄鱼灵敏。 二、怎样选择亲鱼。 选择亲鱼,一定要选择在同类中体格强壮,色彩匀和、鲜艳,主要特征(如水泡、绒球、 虎头)明显,性腺发育成熟度高2~3龄的亲鱼。 三、怎样护理产后亲鱼。
刚刚产完精、卵的亲鱼体质比较虚弱,首先应将雌鱼、雄鱼分开分别放入与原池水温度相同的“老水”饲养池(缸、盆)中静养,尤其是珍贵品种特别要分养。将亲鱼移出产卵池或以后清污、换水时,要用脸盆连水带鱼一起取出,以保证鱼体不受伤害。加强营养,投饵要少而精,适口性好,待亲鱼体质恢复时再按正常标准投饵。注意养伤、治伤、亲鱼在产卵追逐时很容易伤了粘膜、皮肤、鳞片,应及时用红汞、消毒水涂抹,浸泡伤口。 四、怎样控制金鱼的变色。
(1)水温:在一般情况下,水温愈高变色愈快,反之则慢。据经验以28-33℃为适宜变色温度。
(2)水质:采用井水、自来水、河水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饲养水, 有利于金鱼体表色素细胞的变色和稳定。采用新水与绿水交替饲养,变色加快,体色鲜艳。
(3)光照:在变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光照来刺激鱼的体表色素细胞, 有利于加快变色和出现鲜艳的色泽。
(4)饵料:在变色关键期,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 尤其是动物性(其中以浮游动物为主)饵料最好,并辅助投喂鱼粉、蚕蛹粉等,这对于红色、金色和蓝色金鱼的变色极为有利。
金鱼的饲养技术
1、放养密度
1尾或1对金鱼经多次选择以后,进入了培育阶段。应放养多少金鱼为好?如果放养太少,生长速度虽快,但不易培育出优美体型的鱼种。在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的放养密度如下:体长2厘米的鱼苗每平方米放养80尾,以后每增长2厘米数量减半。 2、放养方法
首先要准备好养鱼容器,并提前晾好水,如要铺砂、种草,则需一切就绪后再徐徐将水加入,晾水约需一二天时间。然后将装着金鱼连同“老水”的塑料袋放入水族箱内,使之悬于水体的中上层,约半小时后,估计塑料袋中的水温已接近水族箱中。同时,加入食盐1小匙于水中,以起杀菌作用。 待鱼在水族箱中适应1-2天后再投饵。如果还需要增加放养量,则应先将新鱼放在另一容器内单养7-10天,观察鱼确实无病后,再与原来水族箱的鱼放在一起饲养,以免带入病原体。 3、投饵方法
金鱼饲养时期的饵料一般有人工饵料和天然饵料两种。投饵一定要严格定时、定量,以保持水质清新。一般说投饵次数以每日1-2次为宜,早晚各1次,晚上1 次宜早不宜晚。另外,投饵的时间、次数、数量还应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决定:
(1)天气晴朗,日暖风和,水中溶解氧充足,水温适宜时, 可适当多投一些饵料。 (2)水质清瘦,鱼体食欲较强时,可多投一些饵料。
(3)如果鱼体有病,或品种娇嫩珍贵,则应少投一些粗饵料, 改投一些精饵料。
要辨别金鱼饥饱和消化吸收情况如何,可根据鱼粪的颜色来分辨。鱼粪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者,表示鱼体摄食适合,吸收良好。如果鱼粪呈白色,则表明鱼食过饱。 4、清除污物
养鱼先养水。要保持水质良好,清污是必要的条件。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每日均需清污1次,其他季节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清除污物即是用虹吸管吸除沉积在水族箱底部的鱼粪、残饵等浑物。操作方法是将虹吸管移至水族箱底部,另一端置于箱外,其位置略低于水族箱底部,下置盛水容器,当两手同时松开时,底部污物即被吸出,再按顺序徐徐移动位置,至底部全部清除一遍为止。然后,再徐徐添入与吸出等量的经过晾晒的新水。 5、换水
养鱼一久,虽经平日清污,也总是不能彻底清除污物,日积月累,水族箱内的卵石等饰物的光泽转为暗淡或水体有难闻气味时,就该彻底换水了。换水方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上部之清水吸入清洁容器内待用,再取出水草、卵石等饰物用清水漂洗干净待用,接着用捞鱼网兜将鱼捞起放入吸出之上层清水中,然后取出变色发臭的细砂,则可清洁水族箱。可用去污粉清除玻璃锈渍,或用清洁布蘸食醋在玻璃上反复擦,使玻璃明净。洗刷完毕之后,复按顺序铺新砂、置卵石等饰物、注水、种草、入鱼、添加已晾好备用的新水至原水位时止。
金鱼怎样养更漂亮
金鱼形态万千,体色多变。刚孵出来的鱼苗并不具备鲜艳的色彩,需经过50~80天人工培育才变色,有的甚至要1年~2年才变色。金鱼的色彩变化是由鱼鳞中黑色素细胞、橙色素细胞和淡蓝色反光质等的含量决定的,这些物质的含量由遗传基因和环境条件控制。金鱼在饲养中,同一品种处在不同环境中,其变色时间不同,色彩亮度不同。为了缩短金鱼变色周期,培育出色彩艳丽的高品质金鱼,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必须对影响金鱼变色的四大环境因素进行人工控制。
一、温度 金鱼是变温动物,刚孵化出来的金鱼苗,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22℃~24℃,变色最快的水温是25℃~30℃。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变化不能超过5℃,否则金鱼会感冒。水深不能超过50厘米,水深超过50厘米在夏季就有热分层现象,水体温度就会不一致,变色速度就会减慢。水温长期超过30℃,金鱼不但会失去光泽,而且易得烫尾病。
二、水质 主要指水的酸碱度和硬度,金鱼变色阶段的最佳pH值在7.5~8.5,过碱或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