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序列化方案(四年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启学生心扉,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健全人格,教会做人的重要工作。为落实此项工作,提高效果,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内容:
(一)、爱国之义教育
教育学生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逐步形成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亲切依恋之情,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建设成就的自尊、自豪感,为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的志向奠定基础。 1、认知
(1)、知道班级、学校和少先队都是集体,我在集体中成长。 (2)、知道《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了解家乡的变化,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知道国旗图案表示的含义,懂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2、情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激发爱班级爱学校的情感。
(2)、为同学取得成绩感到高兴,为班级、为学校获得荣誉感到自豪。 (3)、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朴素,具有好好学习,做祖国好孩子的愿望。
3、行为
(1)、学会帮助同学、关心班级,多为集体做好事。 (2)、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爱护公物,注意节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4)、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少先队礼或注目礼。
(二)、基础道德教育
基础道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自理自立,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守信用、负责任的合格小公民。
1、开始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本领和简单的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的技能。
2、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会交往中,了解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意识到尊敬他人、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快乐感。
3、通过行为规范的内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2、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四)、法制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逐步养成遵守校内外各项纪律的好习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学生学习自我保护。
三、途径和方法
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自觉地结合教材进行教育。思品、社会是学科渗透德育的主要学科。老师要以本学科教学大纲为依据,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围绕学校的分阶段德育目标,自觉地、有机地进行学科德育的渗透。
(二)班队教育活动
班队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是对平时各种分散教育活动的提炼、综合和升华,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主题,也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自主定一些主题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班级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要求:
1、 班队活动必须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2、 班队活动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务求一次活动留下一个痕迹。 3、 班活动必须形式多样。 (三)红领巾读书活动
优秀读物是民族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结晶,是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和良师
益友。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立志、明理、求知、成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求:
1、班主任老师推荐介绍优秀读物,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辅导活动。 2、利用晨班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交流活动。 (四)家长学校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感和言行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具有潜移默
化的深刻影响。学校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实现家校同步的有效途径。
要求:
1、学校应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组建好班级家长委员会,积极听取家
长的建议和意见,开展有针对性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结合学生特点,每学期有重点地对家长进行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