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 A. 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 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 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2.《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等描述,并提出“欲尽地利,至劳也”等重要思想。其想阐明的基本观点是:( )
A.只要爱惜民力就能缓和阶级矛盾 B.与民休息才会调动农民积极性
C.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D.在生产劳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3.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4.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 )
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
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5.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6.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
A.明朝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7.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8.下表是《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
时间 1867年 1873年 进口总值(单位:银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6930万 7410万 29% 32% ”。( 即协,
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曰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83年 1893年 7360万 15130万 28% 21% 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导致表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
A.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
C.外国机器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9.《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中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其意在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程度 C.时代背景差异影响到文化的转型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过程较相似 10.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材料 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以下切(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合材料的主题是:( ) (2)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国代表大会召开 11.有文章指出: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
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这种不得已且苏联已经使用过的战略。这里的“战略”是指:(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大力吸引外资和技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实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发动了“大跃进” D.实施了“一五”计划
1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
A.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15.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习。”这表明征婚者:( ) ①提倡女性解放 ②追求新式婚礼 ③主张反清革命 ④崇尚西方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7.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材料可看出其办刊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生活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8.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19.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0.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21.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你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亚洲开始种植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 ②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 ⑤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工厂的出现 D.海外市场的扩大 23.《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 24.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德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2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6.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 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缓解社会矛盾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27.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惟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28.罗伯特·舍武德认为“资本主义经过罗斯福的手术,资本主义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对材料中“新的生命”理解正确的是:(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B.改变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
C.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D.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9.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权力 30.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31.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32.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 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33.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B.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C.必须限量交易 D.只能由政府收购
34.一个英国资本家想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