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文言小说朝着通俗的方向发展。明代前期之作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娇红传》、《钟情丽集》,甚至《如意君传》,已是介于文言和话本之间;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对文言小说的创作,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于是,一向专事用典、标榜古奥的文言小说中,也掺入了普通生活的口语、俚俗。至清初之蒲松龄,则集其大成。 三是文言小说的容量越来越大,包罗万象,传奇、志怪、笔记、杂俎,群体具备。但同时在内容上也愈来愈驳杂。甚或在一部著作中,既有传奇纪事,又备寓言小品;既讲神鬼怪异,又谈逸事琐闻;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六十多岁时,终于放弃了仕途幻想。 他曾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既有带情节的故事,又载自然界的奇异现象。
四是文言小说的篇幅愈来愈长。明代的文言小说,笔记仍多短简,而传奇体则因话本创作的影响呈扩充为中篇的趋势。瞿佑之《剪灯新话》初见端倪,《钟情丽集》、《怀春雅集》、《天缘奇遇》、《花神三妙传》、《刘生觅莲记》、《龙会兰池录》等集、编继其后,至《轮回醒世》则动辄数千言。篇幅的趋长,使情节曲折繁复,枝节层出不穷,便于编织出更加动人的故事。 (二)明代主要的文言小说作家和作品
1.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瞿佑的《剪灯新话》,另有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反映了市井民众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描写爱情故事时,往往更为重视双方的感情真挚与否,而忽视传统礼教规定。这两个特点在《剪灯新话》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语言上呈现出文言与白话小说相互交织、相互推进的态势。与过去的文言小说相比,瞿佑等人的作品议论较少。在语言风格方面,《剪灯新话》好用骈俪、多引诗词,又浅近明白。两书中有不少故事,被明后期的白话小说和戏剧所吸收。
2.在明中后期的文言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宋懋澄(1570—1622)《九籥集》中所收的《负情侬传》和《九籥别集》中所收的《珠衫》是典型的代表。这两篇作品后来被改编为“三言”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在明后期文言小说中,冯梦龙编纂的《情史类略》(或简称《情史》)也值得注意。此书分类编排,大量汇录历代有关“情”的历史故事、笔记及传奇小说,同时也有其本人的作品,《情史》的编纂为他写作“三言”中大量的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起了准备作用。有些小说则被凌濛初所利用。
明中期以来受神魔小说流行的影响,写作记鬼怪灵异故事的文言小说成为风气,如朱孟震所著《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记载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听说的种种奇异传闻,故事往往富于人情味。“碧山卧樵”所纂《幽怪诗谭》,也汇集了不少花精树妖的故事。《聊斋志异》正是晚明至清初这一风气中的产物。
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一)作家介绍
清代前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二)《聊斋志异》创作情况
《聊斋志异》中故事的的材料来源,除一部分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承袭过去题材加以改编再再创作。多数是由民间搜集而来。据作者于书前的《聊斋自志》中称,一是他“喜人谈鬼,闻则命笔”,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如此长久积累而成。另外,相传蒲松龄常在路边备烟茶供行人享用,趁机与之闲谈,搜罗记录异闻传说。
《聊斋自志》中又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说明《聊斋志异》是作者有所寄托的。他之所以采用鬼狐故事,也是因为它便于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和自由地表现生活理想。其中不少篇章虽取材于民间传说,却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爱憎,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倾向。 《聊斋志异》现存作品近五百篇,小部分作品描写作者风闻,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大部分作品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聊斋志异》现存的版本主要有: 手稿本,仅存上半部;
乾隆十六年(1572)铸雪斋抄本;
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即一般通行的底本。 1962年中华书局会注会校本,是目前采录最完备的本子,共收作品491篇。
第十章 《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具有丰
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二)《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素秋》、《神女》、《阿宝》等篇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篇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王子安》者用王子安作梦高中的丑态,嘲笑了那些只以功名利禄为念而醉心科举的人物。《贾奉雉》等篇则热情赞扬那些不肯向科举制度低头、不屑“易面目图荣耀”的士子。
(三)《聊斋志异》的再一重要主题,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促织》从一个孩子的感受揭露封建皇权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主题是极其深刻的。这一类的作品还有《席方平》、《潞令》、《梅女》、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聊斋志异》大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梦狼》、《成仙》、(《向杲》、《石清虚》、《红玉》等,作者通过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四)《聊斋志异》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而且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向杲》中向杲的化虎报仇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作者还塑造了许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侠女、商三官等。
(五)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 也是《聊斋志异》重要主题之一。《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面目。《窦氏》则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的卑鄙残忍。歌颂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作品更多。如《娇娜》写真诚的友谊,《崔猛》写打抱不平,《宦娘》写成人之美,都和统治阶级人物道德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许多形象都优美动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聊斋志异》大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
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 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的个性。作者往往让人物所代表的一定社会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并能将花妖狐魅的物性与人物个性结合起来。
2.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能紧紧地吸引读者。花妖狐魅的神通广大,来去鹘突,也进一步造成了情节的倏忽变化、离奇曲折的特点。
3.善于描写景色,不只画面鲜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种气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4.《聊斋志异》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但用典过多,也影响了语言的鲜明和生动。 (三)《聊斋志异》对前人艺术经验的广泛吸收
《聊斋志异》刻划人物注意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安排情节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显然是吸收了传奇和史传文学的特点而有了新的发展。文章的波澜起伏,语言的摇曳多姿,又显然接受了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的影响。至于人物语言的精妙传神,谐谑有趣,也分明可以看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正是由于作者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艺术经验,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才使它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三、《聊斋志异》之后的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盛行于世之后,影响甚广,小说中谈狐说鬼成为一时风气。这时期所产生的文言小说中,有的偏向于传奇体,有的偏向于笔记体。前者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八旗艺文编目》记为满族人尹庆兰著)等。《谐铎》中有不少具有讽世意义的小说,《萤窗异草》则多哀婉的爱情故事,二书各有所长。但由于这些小说主要是模拟《聊斋志异》,而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却不及它,所以影响不大。在当时及后世流传更广的,却是两部笔记体小说——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