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25mL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15mL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9mL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 。
(1) 15% (2)装置二 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 铜粉的量不足 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89.(2014济宁)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37
现 象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结 论 结 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探究实验一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二 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现象: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现象: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90.(2014福州)某兴趣小组用图10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11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 的作用是 。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38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
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1)5.9g (2)A C
(3) ① 铁架台 酒精灯 ② 甲 引流 ③ KCl + AgNO3 = AgCl↓ + KNO3 ④ 蒸发过程中,氯化钾固体飞溅(合理均可)
91.(2014葫芦岛)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36.(1)3.2g (2)解:设生成MnO2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MnO2+O2↑ 87
32
X 3.2g =
87 x 32 3.2g X=8.7g
答: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7g。
92.(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图2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固体质量/g (1)共制得氧气 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0 t1 t2 t3 28.0 23.2 18.4 18.4
39
(1)9.6………………………………………………(1分)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MnO2
2KClO3 ====== 2KCl + 3O2↑……………………(1分)
△ 149 96 x 9.6g 149 = x
96 9.6g ……………………………………………(1分) x = 14.9g……………………………………………………(1分)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9g × 100% = 14.9% 100g …………………………(1分)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