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0 3:45: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竟将考卷“调了包”;另有一位平时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中发挥不好,竟然逼迫家长给老师送礼以求得好成绩。当家长送礼未遂时,该生却怪罪家长“不舍得上礼”。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成都一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全年级238人中竟有9名学生“聘请”了临时家长。而在我们身边,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其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固他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

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正是绝好的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本学科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这其中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学科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有学科的必要性与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乃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此塑造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3、儒家诚信思想。在儒家经典文献中,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历代儒生的高度关注。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首篇《学而》中,孔子及其弟子反复地谈到“信”,足见孔子及其儒家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4、着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即生活即教育。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了学生诚信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道德层面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

2、行为层面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让学生做到“三守”:守信、守时、守纪;“三诚”:诚恳、诚实、诚信;“三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不”:学会做人不撒谎、自主作业不抄

袭、诚实考试不作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出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科层面目标:通过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落实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本校独有的诚信文化积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品德组全组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诚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 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 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

行、行必果。遇到失误时,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合作意识。

2、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自觉的诚信行为。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

3、挖掘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辐射与指导作用,发掘校园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实现诚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优化、统一。

4、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教学相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的行为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诚信教育中关键要提升教师的诚信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1-6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践行诚信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活动个案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浓厚舆论氛围

1、通过动员大会与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诚信教育” 的重大意义。 2、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德育队伍资源优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潜移默化,更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4、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教育活动深入到班级、到学生、到家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不仅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艺术等学科中也有机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bcf6oqvi38gut0xsx29kcek7hlwh013z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