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舶的赵汝适的《诸蕃志》一书记载,宋代到达泉州港的有58个国家,东至今日本,南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西达非洲及意大利西西里岛,北至中亚及小亚细亚。地域之广,前所未记。所记诸国物产则有乳香、沉香、麝香木等47种,同时详记泉州出口交易的金银、铜钱、锦绫等多种货物。
6、宋代晋江著名的海商不少。元祐年间,泉州海商徐缙为高丽购买中国佛经雕版,又运载高丽僧人到中国来祭奠亡僧。高丽王子义天派使者带金塔等礼物附舟来祝皇帝及太皇太后寿诞,以求通好。《青阳王氏族谱》记其七世祖王元,元符间“尝航海之五洋”。在经商致富之后大行施舍,从其施舍金钱之多可以推想海商赢利之丰盈。(三)总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找“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你还了解哪些海港,他们各有什么经济作用?
第六课 罗星山上中国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尾的罗星塔。 2、了解罗星塔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罗星塔的历史。 三、教学思路:
让学生搜集有关罗星塔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马尾的罗星塔。
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罗星山顶。因位于马尾镇东南、马江北岸的一个小岛罗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所以也称“磨心塔”。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早在明初就标绘在郑和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
9
(二)了解罗星塔的历史。
据《闽都记》称,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岭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谋强夺之,设计陷害其夫于罪,谪死闽南,七娘愤无可诉,尽卖家产,来到福建,捐资造塔,纪念其夫,日久塔毁。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推倒。天启年间徐渤倡议重建,重建的石塔7层8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1961年罗星塔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重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塔下是罗星公园,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马尾罗星山,面积2.33公顷。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
(三)总结 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七课 出海白瓷瓷都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德化陶瓷文化。 2、了解瓷塑大师何朝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德化白瓷的历史 2、能说出德化白瓷的种类 三、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
10
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历史发展
始于新石器时代-----影响欧洲瓷器----明代德化瓷塑----历史最高水平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三)艺术特色 (四)制作方法
1、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五)总结
1、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说一说,什么是德化的“三朵金花”?你搜集有关灯塔的故事,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扩展阅读:
第八课 侨界领袖陈嘉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陈嘉庚的具体言行,知道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知道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陈嘉庚的生平以及他为国家做的贡献 三、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先由老师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在老师的
11
引导下学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课件出示厦门大学图)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引出陈嘉庚,简介陈嘉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 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归纳,课件出示问题,齐读问题。)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 (4)他是怎样做的?
(二)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1、师: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那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华侨、企业家
2、这句话中那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爱国)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板书:兴办学校 心怀祖国
3、了解陈嘉庚事迹
4、小结: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为他一生的信念。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同学们,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吧!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写下来。(整节课在《我的中国心》深情的乐曲声中结束。)
第九课 念佛不忘救国心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