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护理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妊娠生理 一、妊娠(Pregnancy)、着床、桑椹胚的概念 二、蜕膜(Decidua)的形成及分类 三、胎盘(Placenta) 1、胎盘的形成:于妊娠6—7w开始形成,12w末完全形成 2、胎盘的组成: * 外层:底蜕膜,胎盘的母体部分 * 中层:绒毛膜,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平滑绒毛膜:构成胎膜的一部分 * 内层:羊膜 3、胎盘的结构:足月妊娠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重约450—650g,约为足月新生儿体重的1/6,直径16—20cm ,厚1—3cm,中间厚,边缘薄. 4、胎盘有两个面: 1)、母体面呈暗红色,粗糙, 有18-20 个胎盘小叶构成 2)、 胎儿面光滑,有羊膜覆盖,脐带附着于中央或偏侧 5、胎盘的功能: 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合成功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人胎盘生乳素(PHL) 雌激素和孕激素 四、脐带(Umbilical cord) 足月妊娠脐带长约30—70cm,平均50cm。 脐带≧ 70cm者称脐带过长 脐带≤ 30cm者称脐带过短 外 层:为羊膜 内 层:有两条动脉,一条静脉。 脐血管外为胶样结缔组织,称华通胶 羊水的来源、量、作用 胎儿发育 第二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一、生理的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及血液系统的变化 二、心理的变化 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1、惊讶和震惊 2、矛盾心理、3、接受 4、情绪不稳定5、内省 孕妇的心理调节: 鲁宾(Rubin)孕妇母性心理发展的任务: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图片 展示胎盘实物 讲授图片 多媒体 讲授 多媒体 讲授 多媒体 图片 讲授 多媒体 讲授 图片 多媒体 举例说明 1、确保自己及胎儿能安全顺利地渡过妊娠期、分娩期 2、促使家庭重要成员接受新生儿 3、学习为孩子贡献自己 4、情绪上与胎儿连成一体 第三节 妊娠诊断 妊娠分为三个时期: 妊娠≤12w称早期妊娠 (早孕) 妊娠13—17w称中期妊娠(中孕) 妊娠≧28w称晚期妊娠(晚孕) 一、早期妊娠的概念 早期妊娠的诊断: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二、晚期妊娠的概念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子宫增大,胎动,胎心音,胎体,辅助检查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 第四节 妊娠期营养 孕中期至出生后2岁是营养的关键时期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双重需要,为分娩和哺乳作准备。 定期测量体重,监测体重增长情况。 饮食符合均衡、自然的原则。 孕妇的饮食宜重质不重量 第五节 妊娠期管理 定期产前检查的目的是明确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症和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等),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产前护理评估主要是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来实现,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为孕妇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产前检查从确诊早孕开始,妊娠28周前每4周查1次,妊娠28周后每2周查1次,妊娠36周后每周查1次。目前强调孕妇自孕20周开始应接受产前系列检查,即20、24、28、32、36、37、38、39、40周时都分别进行,共计9次。凡属高危妊娠者,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加强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也是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科学。因此,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对孕产妇而言,要经历妊娠、分娩、产褥期3个阶段。对胎儿而言,要经历受精、细胞分裂、繁殖、发育,从不成熟到成熟和开始独立生活的复杂变化过程。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我国采用围生期Ⅰ: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m)至产后1周。我国采用其中的围生期Ⅰ来计算围生期死亡率。数据首先采用孕周(胎龄)计算,孕周不清者参照刚出生新生儿测得的体重,其次采用身长。 一、病史 (—)健康史 多媒体 讲授 多媒体 图片 讲授 图片 1、个人资料 (1)年龄:年龄过小容易发生难产;年龄过大,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容易并发妊高征、产力异常和产道异常,应予以重视。 (2)职业:放射线能诱发基因突变,造成染色体异常。因此,妊娠早期接触放射线者,可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如有铅、汞、苯及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中毒等,均可引起胎儿畸形。 (3)其他:孕妇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住址、电话等资料。 2.过去史 重点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传染病(如结核病)等,注意其发病时间和治疗情况,有无手术史及手术名称。 3.月经史 询问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月经持续时间。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了解月经周期有助于准确推算预产期。 4. 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双胎、结核病等病史。 5.丈夫健康状况 了解孕妇的丈夫有无烟酒嗜好及遗传性疾病等。 (二)孕产史 1.既往孕产史 了解既往有无孕产史及其分娩方式,有无流产、早产、难产、死胎、死产、产后出血史。 2.本次妊娠经过 了解本次妊娠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有无病毒感染史及用药情况,胎动开始时间,妊娠过程中有无阴道流血、头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现已证实:风疹、疱疹、巨细胞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脑积水、眼、耳等发育畸形;流感病毒引起胎死宫内较未感染者高。另外,妊娠期很多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胚胎体内,故在妊娠期,尤其是在妊娠早期,用药前必须慎重考虑是否影响胚胎发育。 (三)预产期的推算 了解末次月经(1astmenstrualperiod,LMP)的日期以推算预产期。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如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的日期,则可根据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子宫高度等加以估计。 二、身体评估 (一)全身检查 观察发育、营养、精神状态、身高及步态。身材矮小者(140cm以下)常伴有骨盆狭窄。检查心肺有无异常,乳房发育情况,脊柱及下肢有无畸形。测量血压和体重。正常孕妇不应超过14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升高不超过30/15mmHg,超过者属病理状态。妊娠晚期体重每周增加不应超过500g,超过者应注意水肿或隐性水肿的发生。 (二)产科检查 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诊和绘制妊娠图。检查前先告知孕妇检查的目的、步骤,检查时动作尽可能轻柔,以取得合作。检查者如为男医生,则应有护士陪同,注意保护其隐私。 1.腹部检查 排尿后,孕妇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稍抬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放松腹肌。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 (1) 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和水肿。对腹部过大者,应考虑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可能;对腹部过小、子宫底过低者,应考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孕周推算错误等;如孕妇腹部向前突出(尖 多媒体 讲授 多媒体 讲授 多媒体 图片 讲授 腹,多见于初产妇)或向下悬垂(悬垂腹,多见于经产妇)应考虑有骨盆狭窄的可能。 (2) 触诊:注意腹壁肌肉的紧张度,有无腹直肌分离,注意羊水量的多少及子宫肌的敏感度。用手测宫底高度,用软尺测耻骨上方至于宫底的弧形长度及腹围值。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 第一步手法 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摸清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如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如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平坦饱满者为胎背,确定胎背是向前、侧方或向后;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的肢体,有时可以感到胎儿肢体活动。 第三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如先露部仍高浮,表示尚未人盆;如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人口方向向下深压,再次判断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的程度。当胎先露是胎头或胎臀难以确定时,可进行肛诊以协助判断。 (3) 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右或左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最清楚。当腹壁紧、子宫较敏感、确定胎背方向有困难时,可借助胎心音及胎先露综合分析判断胎位。 2.骨盆测量 了解骨产道情况,以判断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此法常测量下列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人口横径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相当于腰骶部米氏菱形窝的上角)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人口前后径长短,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4)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双手抱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平均值9cm。如出口横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尖),正常值为9cm。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娩出。 5)耻骨弓角度:用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的上面,测量两拇指之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80°为异常。 (2)骨盆内测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外阴消毒,检查者需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润滑油。常用径线有: 1)骶耻内径:也称对角径。自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检查者一手示、中指伸人阴道,用中指尖触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并标记示指与耻骨联合下缘的接触点。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多媒体 图片 讲授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