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第一中学语文10月份月考答案
1.C(A.“常常带有贬义”错,原文说“有时带有贬义”,“要看带入的语境”。B.“一般表现为随意、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错。D.“一旦他的身份地位阶层变化,他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原文无此意)
2.B(“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错,原文是说:官方朝廷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对于民间书法也起了推动作用)
3.C(A.“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退变成民间书法”错,原文无此意。B.这些官方书法虽有不足,但仍是官方书法。D.“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是一个可能,但不是唯一条件) 4.B(原标点“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5.A(“太宗”不是年号,是庙号)
6.D(“游玩结束还不忘归还借的伞”时间错位,不是游玩结束时,而是他离开庐州时)
7.(1)西山的木材以前供给官方做饭,吴岳放松以便利百姓。(得分点:薪、弛、利各1分,句意2分)
(2)打击轻浮浅薄的人,杜绝官吏非分期望,南京的士大夫怕他。(得分点:抑、杜、缙绅、惮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吴岳,字汝乔,汶上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任户部主事,历任郎中。监督粮饷到宣府,官吏进献多余的钱几千两,吴岳拒绝了他。外调庐州府知府。赋税每年上万两,照例交给府库,吴岳用多余的税款代作邮传费。西山的木材以前供给官方做饭,吴岳放松以便利百姓。因丧事离职。守丧期满,改任保定,像在庐州一样治理。历任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都凭着为政清正不苛得民心。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察安抚保定六府。奏请裁减征收多余的费用十分之六七,百姓的财力就宽裕了。刚满一年,称病离职。很久后,朝廷用贵州巡抚之职征召他。不久升任左副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事务。
隆庆元年,历任吏部左、右侍郎。京官考察结束,给事中胡应嘉有人援救。吴岳到内阁大声说:“科道官敢留任因政绩考察被罢免的官员,有先例吗?”胡应嘉于是被罢免。升任南京礼部尚书,改任吏部。打击轻浮浅薄的人,杜绝官吏非分期望,南京的士大夫怕他。上疏陈述六件事,皇帝采纳了很多。不久改任兵部,参与协理机要事务。没有上任,病逝。朝廷下诏追赠太子太保,谥号介肃。 吴岳清白的名声一时位居第一,修身严谨。尚书马森说生平见过廉节之士两人,吴岳和谭大初而已。吴岳做庐州知州时,王廷镇守苏州,因公事在京口相遇。昊岳叫王延同游金山,带酒一缶,肉一斤,蔬菜一束。王廷笑着说:“只这些吗?”吴岳也笑着说:“足够供给我们两个吃了。”游乐中日而返回。离开庐州那一天,借一把伞遮雨,到了立即命人归还。
8.“强”有勉强之意(1分)。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2分);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分)。
9.乐景写哀情(2分)。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2分)。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 9 -
10、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分析3分。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1、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2分分析能分。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1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3.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
(A.“和蒋的政见不合”于文无据。C.“86岁”错,应为“84岁”,是两年后86岁
去世。“在日记中”也并不明确。E.说本文语言“工整严谨”不甚妥,另“一生”不完全正确,从1879-1900的21年并未涉及。)
(2)①正直清廉。身为监察院院长,不受请托;仅拿公务员的薪水,身居要职却清贫度日。 ②淡泊名利,宽仁好施。躲避别人为其祝寿,不取稿酬,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别人冒
其名卖字求生,他反倒关照副官不要为难他们;慷慨借钱给别人,自己借贷也还接济更穷之人。
③爱国情深,志于振兴中华。改名为“右任”,不愿臣服屈辱于侵略者;追随孙中山,
一生奉“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创办“复旦”取复兴中华之意。
④敢于反抗,愈挫愈勇。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写很多反对清朝的诗;办报被查封,
两度入狱却不畏惧,继续办下去。
⑤眷恋故乡,至死不忘。作《望大陆》一咏三叹,交代死后也要葬在高处,遥望故乡。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①政治上:辛亥革命元勋。是较早期的同盟会成员,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是元老级人物。
②报业先驱。创办民国最早期的报纸,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
国)整个百年报业史。
③教育上:教育大家。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创办上海大
学,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他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
④诗词上:诗词大家。诗作颇丰,有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
为念,品格极高,曾得毛泽东高度赞赏。
- 10 -
⑤书法上:书法大家。创“于草”造诣深厚,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
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4.D。A踯躅(zhí) B怵然(chù) ; C凝睇(dì),扁舟(piān)。 15.C.城阕 青瞑 溽署
16.D分析:A.“春意阑珊”意为“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此处为错用,望文生义了;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不合语境;C.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不是表明诚信的;D.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此处用第二种解释。理解成语的意义也需要结合语境,看语境中是否有适合成语的对象、褒贬等。
17.B(A项,成分赘余,“苟同”的意思是“轻率随便地表示同意”。C项,成分残
缺,“我们要和与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D项,无因果关系。)
18.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 1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