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此小大之辩也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愿陛下矜悯愚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悦亲戚..
之情话 C.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②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③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妹丧于武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无心以.出岫 (连词,表修饰关系) B.识盈虚之.
有数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风斯.
在下矣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D.实迷途其.未远 (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6.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向荣??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木欣欣以.??④舟遥遥以 .
轻飏
A.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B.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④寻.程氏 C.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D.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 .A.樯橹灰飞烟灭 .C.襟三江而带五湖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 C.此小大之辩也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臵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到 .B.恪言非便,遂寝 .D.其党密构于帝 .
寝:停止 以:因为 构:陷害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
B.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D.遂见用于小邑
B.而后乃今将图南 .D.臣具以表闻 .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C.③④⑤
B.①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百姓受到骚扰。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淘汰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另外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于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搁置了。
D.徐恪被调任为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3.仿照例句,另写一组有寓意的句子。要求按下面提供的三种动物,写出寓意与动物形象
特征相统一的意思完整的句子。(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
例句:萤火虫:我在欲望难遂时发出的一点光,却美丽了多少孩子欢乐的眼睛。
驴子:别嘲笑我!蒙上眼睛,套上绳索,你拥有再活跃的头脑,也只能和我一样,绕圈圈。 (1)蚊子:喜欢听嘤嘤颂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蚕:感觉到世界变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鹊:乌鸦姐妹啊,怎么还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观察下列这幅题为“依法了之”的漫画,写出这则漫画的寓意。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Z&X&X&K]
详解答案
知能提升演练 一、基础巩固
1.D A.“辩”通“辨”;B.“闵”通“悯”;C.“已”通“矣”。
2.C A.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B.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C ①朋友;②旧的;③④都是“不久”。
4.A A.“故”都是“旧”的意思;B.声望/期望;C.才华出众的/盛大的;D.书、撰写/古
代的一种文体。 5.C 斯:连词,则、就。
6.D ①且,连词,表转折;②且,副词,姑且,暂且;③④句中的“以”均为表修饰关系
的连词。
7.A A项句中“灰”与例句中“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南”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向南飞”;C项中两个加点词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D项中“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8.B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 9.C 以:用,拿。
10.B ②④与“刚正”无关,⑤不属于“直接”表现。
11.A A项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
的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