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尿液成分的正常值及其异常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8:35: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尿液成分的正常值及其异常

初中生理卫生课本在提到尿液的成分时指出:尿液中除水分外,还含有无机盐、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除这些成分外,尿液中到底还含有哪些成分,它们是由哪些物质代谢产生的。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在一般膳食情况下,24小时排出的溶质为47~65克,其中一半为尿素。四分之一为氯化钠,其余四分之一为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1.含氮物质: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和氨等。

(l)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在肝脏解毒时产生,其尿中的含量随蛋白质代谢情况而改变。尿素含量的变化亦见于某些疾病。如严重肝功能障碍影响尿素合成,尿素排出量减少,糖尿病患者组织蛋白分解增多,尿中尿素含量增加,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功能障碍排泄减少,尿素排出降低,而血中尿素含量增加。

(2)尿酸:是嘌呤类化合物的代谢终末产物,大量食入含核蛋白丰富的食物或体内细胞大量分解,尿中尿酸排出量增加。尿酸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3)肌酸和肌酐: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酐的排出量比较恒定。肌酐的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4)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代谢的正常产物,机体保留氨基酸的能力很强,所以尿中只有微量的氨基酸。只有严重糖尿病,严重肝脏损害和某种遗传性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缺陷时,尿中才排出较多的氨基酸。

(5)氨:尿中所含的氨以铵盐的形式存在,在远曲小管生成。生成的NH3,由远曲小管分泌至管腔内与H+结合成NH4+,NH4+可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的酸离子(如Cl-)结合成酸性的铵盐(如NH4Cl)随尿排出,而正离子Na+则与H+交换进入小管细胞而后转运回血。使机体排酸保碱。氨的排出量在体内维持酸碱平衡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酸中毒时尿氨排出量增加。

2.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马尿酸、结合的葡萄糖醛酸、乳酸、β—羟丁酸、草酸和含硫的化合物等。

马尿酸是由苯甲酸和甘氨酸在肝内结合而成。是机体对苯甲酸的一种代谢方式。 结合的葡萄糖醛酸也是肝内解毒作用的产物。(葡萄糖醛酸与毒物结合是肝内解毒作用的一种方式。)乳酸的变化,当剧烈运动和各种原因引起肌肉组织缺O2,无氧增强,血乳酸增多,尿乳酸排出量也增多。

草酸来自蔬菜,草酸钙在酸性尿中易析出,成为尿结石的一种成分。

β—羟丁酸是酮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当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尿中可出现酮体。 3.电解质:尿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Cl-、Na+、k+和磷酸盐等。

尿中Cl-和Na+的排泄常伴随而行,食入的多,排泄的多,少食少排、体内缺乏时可以不排。而k+则不同,即使体内缺K+,只要有尿仍随尿排出。所以肾脏保Na+的能力比保K+强。

另外,尿中虽有少量蛋白质和糖,由于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所以被看成生理性的。如在尿中检查出蛋白质和糖则认为是病理性的。

尿液的性状和成分与人体健康

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绝大多数终产物,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肾脏的泌尿作用相当复杂,除了肾脏本身的因素,又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影响因素,不论是肾外性或肾内性,都可引起泌尿机能障碍和尿液性质和成分的改变。临床上通过尿液检查,对于肾脏疾患、泌尿道的病变、新陈代谢障碍及心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一、尿液的一般性状:

正常尿液因含尿色素而呈淡黄色,浓缩后可呈深黄色。当然,尿色会因服用某些食物和药物而改变,如服用核黄素后在酸性尿中会呈深黄色。排除这些外来因素,异样尿色则和疾病有关:尿色深红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红茶色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乳白色可能为乳糜尿、脓尿。

尿量随气候、出汗量、饮水量不同而异,一般健康成人约1.0~1.5升/24小时,即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毫升。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尿量较成人多3~4倍。如因饮水过多,饮浓茶及酒精类饮料、精神紧张等,可导致生理尿量增多。而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神经性多尿,则导致病理性尿量增多。尿量减少则见于饮水少,出汗多等生理原因,以及和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性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尿毒症等病理原因。

尿液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微浑、浑浊、极浑、乳糜状。健康人新排出的尿液是完全透明的,新排出的尿液若呈显浑浊则多系病态,大多因泌尿系感染、尿内脓球、红细胞等大量增加,或细菌所致。此外,脂肪尿、乳糜尿均可引起尿的浊度改变。 正常尿液可呈弱酸性(pH=6),但因饮食不同pH波动范围可为5.4~8.4。肉食者因含硫、磷等元素而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因含钾、镁等元素可致碱性。糖尿病、结石、肾炎、急性水湿性关节炎、白血病、坏血病等均呈酸性反应,酸度增加见于酸中毒、少尿等。碱性尿除各种生理原因,可见膀胱炎、碱中毒。

正常成人任意尿标本的比重为1.003~1.030,晨尿大于1.02。新生儿1.002~1.004。尿少时比重可增大,见于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增多时比重增大,常见于糖尿病,可高达1.040~1.060。比重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 二、尿液的化学检查。

健康成人的尿中含水分约95~97%,固体物约3~5%,后者又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盐两大类。有机物中主要是尿素,其余有肌酐、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主要是氯化钠,其余有硫酸盐、磷酸盐和钾、氨等盐类。另外,尿中还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由于生理和病理原因,可导致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及其他物质(如酮体、胆红素等)含量异常。 尿中的蛋白质多为白蛋白,有时也有球蛋白、血红蛋白、胨、凝溶蛋白(本一周氏蛋白)等。利用加热乙酸法或磺基水杨酸法可作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前者的原理是,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可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淀,加酸还可溶解碱性盐类沉淀物。其结果判断分为六级: 阴性:不显浑浊。 微量(±):在黑色背景下呈轻微浑浊。 弱阳性(+):呈明显白雾状,含蛋白量约为0.1~0.5克/升。 阳性(2+):呈浑浊,有明显颗粒,含蛋白质量约为0.5~2.0克/升。 强阳性(3+):大量絮片状沉淀、浑浊,含蛋白质量约为2.0~5.0克/升。 最强阳性(4+):出现凝块并有大量絮片状沉淀,含蛋白质量为75.0克/升。

健康成人24小时尿液约排出30~70毫克蛋白质,因量极微不易检出,故为阴性。生理性的蛋白尿系暂时性的,可见于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后、妊娠期或精神因素方面。病理性蛋白尿中,肾性蛋白尿为肾脏疾患所致,如肾炎、肾盂肾炎、肾病变等。肾外性蛋白尿为肾外疾患所引起,如肝病、糖尿病、甲亢、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高热等。 采用班氏定性法和邻甲苯胺法,可分别对尿葡萄糖进行定性试验和定量测定。班氏定性法的原理有含有醛基的葡萄糖在高热及碱性溶液中,能将溶液中兰色的硫酸铜(二价)还原为氧化亚铜(一价),出现黄色至砖红色沉淀。其结果判断可分为六级: 阴性:试剂不变色或呈兰色浑浊。 微量(±):冷却后呈绿色,无沉淀(含糖量<5.5mmol/L)。

+:呈黄绿色浑浊,管底有少量黄色沉淀(含糖量5.5~27.8mmol/L。) 2+:煮沸1分钟呈黄绿色浑浊反应(含糖量27.8~55.0mmol/L)。 3+:煮沸15秒呈土黄色沉淀(含糖量55.0~111.lmmol/L)。

4+:煮沸时即呈大量砖红色浑浊并迅速沉淀,上清液无色(含糖量>111.lmmol/L)。 健康成人尿内葡萄糖含量为0.11~1.11mmol/L,属阴性。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映。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尿液成分的正常值及其异常 的文档
浅谈尿液成分的正常值及其异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kx05nkfu5ap1c1l9i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