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承压水和潜水。潜水和承压水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是复习的重点,命题常结合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地质构造等对这两种地下水进行综合考查。 潜水 承压水 埋藏 情况 定义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水 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补给 排泄 潜水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蒸发,出露地表为泉 承压水 潜水 转化为潜水,出露地表为泉 ①有自由水面;②水从高处向低处渗①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②水主要特流;③水量不稳定;④水质易受污染;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从低征 ⑤埋藏较浅;⑥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处向高处渗流;③水量较稳定;④水低处潜水位低。 质不易受污染;⑤埋藏较深。 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②承压区开发利过量开采地下潜水,形成地下漏斗,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恢复用 并引起地面下沉;③沿海地区过量开相当困难。 采,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特别提醒
(1)等潜水位线图的判定及应用:潜水等水位线通常是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曲面,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由于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应选用同一时期的资料才较为准确,并在图上注明测定该水位的日期。在同一地区,如有不同时期的潜水等水位线图,通过对比,可从中了解潜水面的变化情况。总的说来,潜水水位往往随地形而有起伏,潜水等水位线的形状与地形大体一致,但比地形起伏要平缓得多。
(2)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别:①确定潜水的流向或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因此,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并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或者画一条水平线,找出潜水与地表水的水位关系,从而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
a为潜水补给河流,b为河流补给潜水,c则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左岸则河流补给潜水。②确定潜水水资源的更新速度:需要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确定了潜水的流向之后,在水流方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就是潜水的水力坡度。潜水等水位线越密,水力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③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埋藏深度指潜水等水位与其相对应的等高线的差值,也就是地表到潜水面的深度。④确定有无固定的潜水位:由于水位随时间而变,因此无固定的潜水位。⑤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水位线平行。 (3)河流流向判读:潜水水位往往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值线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由此可知河流流向。
特别提醒
湖泊水、河水与地下水具有水资源互补关系。
【例1】 (2009·湖北武汉5月)下面甲图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2)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