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6:08: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 1、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本课写的\老山界\就是诗中提到的\五岭\中的一座山,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可由学生自学介绍)

二、检查“自主学习卡片”:

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思考理由。

3、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列出纲要;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4、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可由学生展示学习卡片完成):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在“之”字拐的路上行军;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3.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三、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3、学生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

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oru6yjny4vbt01gdv99bpag891im0041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