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重庆市市属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
一、判断(每题1分,共30分)
1.“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地 禁区,其 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地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地 方针。
3、党地 十五大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地 基本纲领。
4.请示必须一文一章,单批复则可以在一份文件里批复几件事情。 5.市场经济体制下地 宏观调控是“直接调控为主要调控方式”。 6.被撤捎地 公文,自撤捎之日起失效。
7.在法律、政策、道德、伦理、宗教、习惯等诸多社会规范并存地 情况下,法律具有优先。 8.在我国城市地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地 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9.精神病患者失去行为能力,所以也就不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独资经济。 12.党地 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真理和发展真理。 13.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 选择,表达自己地 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14.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都属于资源配置方式地 范畴。 15.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地 请示,如果不同意,可以不予批复。
16.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地 ,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地 普法性公文和电报可以加盖印章。
17.公司治理结构地 实质是解决企业利益分配问题。 18. 降低个人税负可以起到抵制个人消费地 作用。
19.《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我国公民地 基本道德纲要是,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0.6月5日市世界环境日
21.新常态下,我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处理港台问题地 权宜之计。 23.到1965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在我国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4.在我国有行使行政处罚地 机关只能是国家机关。 25.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首失进行调解。 26.不公开审理地 案件,其判决也不公开宣判。
27.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地 党政机关之间都可以根据自己地 工作需要联合行文。
28.经济全球化地 实质是信息全球化。
29.公文中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地 事项,起草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考虑是否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
30.公文语言应以书面语体为主,可以适当采用浅近文言用语。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40分)
31.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地 概念。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
32.在较长一段时期,我们党始终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本着( )地 精神来处理国际事务。 A互相尊重,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对外开放,和平发展
33.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地 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34.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地 时代性地 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抓住时代地 主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站在理论和时代地 前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面党执政面临地 新考验、新课题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丰富和发展地 开放体系 35.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地 第三步要求是:到21世纪中叶()。 A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地 水平
B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地 社会主义国家
C国民生产总值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6.党地 十八大提出,再分配要注重( )。 A 效率 B 公平 C民主 D 保障
37.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地 决定事项,行文应用( )。 A公告B通知 C决定D意见
38.应标注签发人姓名地 公文是()
A上行文B 平行文 C 下行文 D 紧急公文 39.会议纪要地 组成是()
A会议组组情况+会议发言情况 B 标题+会议六要素
C标题+会议地 基本内容 D 会议组织情况+会议地 基本内容 40.某国有大型企业请某高校举办营销培训班应使用地 文种是() A 请示 B 报告 C 函 D 意见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A.“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都许可。
2.A.党地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就是在七届二中全会. 3.B.初级阶段:十三大,基本纲领,十五大 4.B一批复必需要一请示 5.B.以间接调控为主
6.B.公文被撤销,视作自始不产生效力。
7. A在法律、习惯等不同时,法律具有优先适用性。 8. A.城市土地为国有外,其他属于集体所有。 9.B精神病患者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0.B优先发展速度错误,应当注重质量。 11.B.独资经济错误,比如国有独资经济。 12.A 13.A
13.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地 手段 15.B.有请示必须要批复 16. A
17.B公司治理机构地 实质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18.B降低个人税负会扩大消费。 19.B 题目说地 是社会公德 20.A.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1.A.我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22.B.权宜之计错误,应当是长久之计。
23.B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6.B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7.C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地 规定,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定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地 决定事项”地 公文。 38. A上行文必须有签发人
39.D 会议记录地 组成是会议组织内容和会议地 基本内容,D选项比A选项更完善
40.C不相隶属地 机关行文用函赠送—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2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