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发言,不仅可以开房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存在上课发言不积极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整理了一下可以解决的办法。
一、影响小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表面上看是一个小问题。深究起来,它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多原因:
1、教师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发挥的因素。 我国的教育改革尽管已经进行了30年,然而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师道尊严”的观念,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放不下老师的架子,不能真正的和学生平等交往,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有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认同“师生平等”的观念,但是在平时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没有真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师生之间还存在非常微妙的模糊的距离感。
2、学生存在的内在的原因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还和学生本身的问题有关系。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下讲话。还有的学生生性胆小,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
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另外,有些学生还由于缺乏对问题的全面、细致的了解,导致了信心的缺乏,造成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犹豫不决,观望等待。
二、多角度、全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课前做好充分备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力保证。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成胸在握,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听起课来积极性就高。备不好课,磕磕绊绊,轻重失调,效率自然低。
2.上课要有激情
老师上课时要调节好情绪,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学生听不清,长期下来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师的讲课成了催眠曲,自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低下,成绩便很难提高。相反那些上课铿锵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师,成绩普遍好,原因就在于情绪感染人。
3.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回答问题并不可怕,只是让教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举手发言。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巧妙设计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不和学生保持语言、目光的交流,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尽管你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学生跑神了,白搭!
4、 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那些因为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尽量设计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问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问题设计的目标应与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紧紧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
第二、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问题设计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仅能体现文章本身的脉络线索和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应力求体现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或由浅入深,或由近及远,或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感性到理性……
第三、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体现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有价值。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不同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小组差异,还有城乡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又有性别、年龄、
兴趣、爱好等多重差异。尽管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类别、分层次,然后设计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学共同发展,不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第四、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一定要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第五、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要有新意
好奇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要提高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教学提问就要注意趣味性。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
5、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 单一的教学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