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区域地层
井田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地层分区宁武—临汾地层小区,区域地层总体为走向南北,向西倾斜。区域地层由吕梁山隆起带,向西依次出露由老到新,出露齐全,自然剖面较完整,详见区域地层表2-1-1。
区域地层简表 表2-1-1
地层单位 系 第 四 系 上第 三系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下更新统 上统 三 叠 系 中统 下统 组 马兰组 离石组 午城组 延长组 二马营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厚度 (m) 0~30 0~10 0~50 0~20 0~50 >150 亚粘土及卵砾石 黄土、亚砂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层 黄土、亚粘土、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层 亚粘土 半胶结钙质粘土、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及透镜状砂砾互层 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暗紫色泥岩及灰色钙质粉砂岩 岩性特性 412~573 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暗紫色泥岩 160~210 紫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 338~442 紫红、棕红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及砂质泥岩 二 叠 系 石 炭 系 上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70~141 砂质泥岩、泥岩夹细砂岩 65~140 长石质砂岩、粉砂岩及紫红色泥岩、铝质泥岩 22~75 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互层 35~91 上石盒子组 340~550 长石石英砂岩及砂质泥岩、泥岩 奥 陶 系 中 统 K2、K3、K4灰岩,中、粗粒砂岩、煤层、粉砂岩、泥岩 底部山西式铁矿,铝土岩;中部泥岩局部夹薄本溪组 2~45 层灰岩;上部泥岩、石英砂岩夹煤线 上部白云质泥灰岩、泥灰岩及泥质灰岩,泥灰峰峰组 90~150 岩中夹石膏;下部厚层状灰岩 下部泥灰岩、角砾状泥质灰岩、底部夹石膏;中部中厚层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白云上马家沟组 180~225 岩;上部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下部泥灰岩或白云质灰岩、白云质泥灰岩;上下马家沟组 37~91 部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泥质灰岩 亮甲山组 冶里组 17~54 中层~厚层夹薄层白云岩,岩性单一 44~90 中层~薄层结晶质白云岩,夹竹叶状石灰岩条带状白云岩 下 统 28
第二节、井田地质构造
构造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乡宁矿区东南部,区域构造以褶曲为主,较少断裂,未见岩浆岩活动。
本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东,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伴随5条中小型断层和褶曲。地层倾角由井田北西部到南东部,逐渐变陡。在井田北西部地层较缓,倾角在5°-15°;在井田东南部地层较陡(枣园挤压带),倾角可达33°。区内未发现岩浆岩活动。总述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现将区内断层和褶曲分述如下:
(一)褶曲 1、S1背斜
位于井田东部,轴向NE向,向SW倾伏,两翼地层基本对称,轴部地层倾角小在15°左右,两翼地层较陡,倾角在25°左右。区内延伸长约1.8km。
2、S2向斜
位于井田东部,与S1背斜平行。轴向NE向,向SW倾伏,两翼地层基本对称,轴部地层倾角小在15°左右,两翼地层较陡,倾角在25°左右。区内延伸长约1.5km。
(二)断层(详见断层特征一览表2-2-1) 1、F1正断层
位于井田中部,由井田中西边部进入,从井田东北边部伸出。区内延伸长度大约3km。在中西边部是由巷道揭露,中部是由LB203号孔控制,东北边部是由LB302号孔揭露。断层走向NEE-NE,倾向NNW-NW,落差20-25m,倾角75°。
2、F2正断层
位于井田中西边部,由巷道揭露。走向近EW,倾向N,落差19m,倾角75°,区内延伸800m后与F1相交。
3、F3正断层
位于井田中西边部,由巷道揭露。走向NE,倾向SE,落差5m,倾角75°,区内延伸250m后与F1相交。
4、F4正断层
29
位于井田西南边部,由地面露头控制。走向NW,倾向NE,落差5m,倾角70°左右,区内延伸长度250m后消失。
5、F5正断层
位于井田东部,由LB304号孔揭露。走向NE,倾向NW,落差30m,倾角75°,区内延伸长度1.2km后消失。
断层特征一览表 表2-2-1
名称 位置 断层性质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 倾向 NNW-NW N SE NE NW 落差 倾角 延伸长(m) (°) 度(m) 20-25 19 5 5 30 75 75 75 70 75 3000 800 250 250 1200 控制程度 巷道揭露、ZK301和LB203控制、LB302号孔揭露 巷道揭露 巷道揭露 地面露头控制 LB304号孔揭露 F1 F2 F3 F4 F5 井田中部 井田中西边部 井田中西边部 井田西南边部 井田东部 NEE-NE EW NE NW NE
第三节 井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根据矿井揭露和勘探工程控制资料,可将井田的断裂构造归纳以下几点规律:
①井田内大、中型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
②井田内落差较小的断层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延展性都差。
③井田浅部东北向断层多数终止于4#断层。
④井田内断层倾角较小和走向主要为SE--WN,在井田浅部变化较大。
⑤孤形断裂构造较发育。
30
第四节 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对煤层破坏最严重的为枣园挤压带和F4正断层组。沿走向横贯井田中部,构成宽200m左、右的断层带,煤层破坏严重,直接影响了经济价值。东北西向断层使得煤层倾角平缓而带有轻微起伏,对煤层开采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大断层附近和断层相交处,产状变化较为剧烈,煤层常受到牵引,并派生小断层密集,造成生产中改变采掘设计等工作。
第七章、陷落柱普查情况
本井田内历次普查报告、勘探报告均未发现陷落柱发育,到目前为止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未发现岩溶陷落柱。
第八章、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第一节 生产区
瓦斯绝对涌出量今年为3.72m3/min,占全矿的64.58%,去年为3.40 m3/min,今年瓦斯绝对涌出量增加0.32m3/min,比去年增加9.41%;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7.52m3/min,占全矿的59.17%,去年为7.4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增加0.11m3/min,比去年升高1.49%。今年瓦斯和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生产煤量有所增加,今年7月份煤炭产量为3013t/d,去年为2844t/d,增加169t/d,比去年升高5.94%。
第二节 准备区
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