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物波普读书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0 6:01: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叶绿素荧光:

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通过直接吸收光量子或间接通过捕光色素吸收光量子得到能量后,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由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故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后,电子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吸收蓝光后,电子跃迁到比吸收红光更高的能级(较高激发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在几百飞秒(fs,1 fs=10-15 s)内,通过振动弛豫向周围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稳定存在几纳秒(ns,1 ns=10-9 s)。叶绿素分子有红光和蓝光两个最强吸收区。如果叶绿素分子被蓝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第二单线态;如果被红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第一单线态。处于单线态的电子,其自旋方向保持原来状态,如果电子在激发或退激过程中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该电子就进入能级较单线态低的三线态。

处于较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释放能量回到稳定的基态。能量的释放方式有如下几种(Campbell et al.,1998;Rohá?ek & Barták,1999;Malkin & Niyogi,2000):1)重新放出一个光子,回到基态,即产生荧光。由于部分激发能在放出荧光光子之前以热的形式逸散掉了,因此荧光的波长比吸收光的波长长,叶绿素荧光一般位于红光区。2)不放出光子,直接以热的形式耗散掉(非辐射能量耗散)。3)将能量从一个叶绿素分子传递到邻近的另一个叶绿素分子,能量在一系列叶绿素分子之间传递,最后到达反应中心,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通过电荷分离将能量传递给电子受体,从而进行光化学反应。以上这3个过程是相互竞争的,往往是具有最大速率的过程处于支配地位。对许多色素分子来说,荧光发生在纳秒级,而光化学发生在ps级,因此当光合生物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时,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绝大部分用来进行光化学反应,荧光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活体细胞内由于激发能从叶绿素b到叶绿素a的传递几乎达到100%的效率,因此检测不到叶绿素b荧光。在室温下,绝大部分(约90%)的活体叶绿素荧光来自PSⅡ的天线色素系统,而且光合器官吸收的能量只有约3%~5%用于产生荧光(林世青,1996;Krause & Weis,1991)。

朗伯体:当目标物的表面足够粗糙,以致于它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辐射亮度在以目标物的中心的2π空间中呈常数,即反射辐射亮度不随观测角度而变,我们称该物体为漫反射体,亦称朗伯体。

水体波谱特征:

纯净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在可见光其它波段的反射率很低。近红外和中红外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0。水中含有泥沙,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有水生植物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抬高。

植被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在0.45um附近(蓝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在0.55um附近(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峰;在0.67um附近(红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在近红外波段:从0.76u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爬升的“陡坡”,至1.1um附近有一个峰值,反射率最大可达50%,这是由于植被叶片的独特的栅栏结构所造成。由于不同种植物的叶内细胞结构差异大,不同种植物的反射率在该波段具有最大的差值,故是区分植物种类的最佳波段。

光线通过栅栏组织的细胞时经过折射一部分直接透射出去,还有一部分会发生反射,而光在折射时的损耗是非常小的。

以1.45um,1.95um,2.70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其附近区间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反射率下降,形成低谷。

影响植被波谱特征的主要因素:植物类型;植物生长季节;病虫害影响等。由于植被波谱特征大同小异,也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区分植被类型、生长状态等。

土壤的波谱特征: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反射峰和吸收谷。在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原生矿物和此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在水的各个吸收带(1.4um、1.9um、2.7um处附近区间),反射率的下降尤为明显。

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dL(?r,?r,λ) f(?i,?i;?r,?r,λ)?dE(?i,?i,λ)

设波长为λ,从度

i(?i,?i)方向,?i,?i分别为入射光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以辐射亮

L(?i,?i,λ)投射向点目标,造成该目标的辐射亮度为dE?dL(?i,?i,λ)cos?,传感

器从r(?r,?r)方向观察目标,?r,?r分别为反射光的天顶角和方位角,接受到来自目标地物对外来辐射的反射、散射和辐射,其亮度值为L(?r,?r,λ)。BRDF单位为1/sr(球面度-1)。

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与双向反射率因子(BRF)的联系:

根据漫反射体辐射通量密度值与亮度值的关系公式,有 dLdM/?1fP??? dEdM?L代表漫反射体的辐射亮度,E代表辐射亮度,M代表辐射通量密度,结论:理想漫反射体的BRDF值是

1?。

说明:

1) 我们在给出BRF的定义时,并没有对辐射环境作任何限制,因此R值不仅取决于目标

地物非朗伯体特征的物理量,而且还与辐射环境有关。

2) 如果入射光源对目标地物所张的立体角ΔΩ0以及传感器对目标地物所张立体角ΔΩ都趋

近于无穷小,则

R?fdEdLT?T??fdLPfPdE当ΔΩ0与ΔΩ趋近无穷小时,在数值上R为f的π倍,这为测定目标物的f值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通道。

遥感像元尺度上互易原理的失效条件

赫姆霍兹互易原理曾被广泛误认为可以适用于地物的二向性反射,但是不断有观测数据显示出相反的结果。1998年李小文等人证明了热力学经典教材,Siegel和Howell所著《热辐射与热传输》一书中对互易原理的热力学证明中循环论证的错误。同时,他又论证了对于非均一像元,点对点的赫姆霍兹互易原理的尺度效应,并用星载多角度遥感数据(ADEOS-POLDER)做了验证,揭示出互易原理的视在失效与像元地表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对NDVI等重要地表参数估算的影响。之后,李小文教授又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证明了互易原理可适用于半球-方向到方向-半球反射的计算,给出了互易原理应用于非均一像元方向-方向反射计算的约束条件。

半球反射率(albedo,反照率)

目标物的辐出度与辐照度之比值称为半球反射率,通常用符号ρ表示

ρ=M/E

参考文献:

[1] 李小文.互易原理在二向性反射研究中的适用性[J].自然科学进展,1998,8(4):

456-460.

[2] 李小文,王锦地,Alan H. Strahler.再论互易原理在二向性反射研究中的适用性

[J].自然科学进展,1999,9(12):1269-1272.

[3] 宋芳妮,范闻捷,刘强,徐希孺.一种获取野外实测目标物BRDF 的方法[J].遥

感学报,2007,11(3):296-302.

[4] 闫利,王颖,徐亚明.一种改进的MODIS影像BRDF辐射校正方法[J].武汉大学学

报·信息科学版,29(9):787-790.

搜索更多关于: 地物波普读书笔记 的文档
地物波普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uww8bh786x2111f50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