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1
1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1项目建设总体进展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下简称数控专业)开设于2005年5月,自创办至今,始终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理念。经过十年的发展,专业目前拥有教师2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0人;在校生双证通过率达到100%;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举行的技能大赛中获奖。
1.2项目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在为期两年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中,数控专业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任务书开展建设工作,现已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个大项、15个小项的建设任务。
1.2.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完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
子项目 建设内容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 研究国家职业能力标准 综合能力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 推进行动导向型的理实合一教学 创办校企,把实训和顶岗工作合一 梯进式课程,培养综合能力,满足岗位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市场调研报告 工作任务与职能能力分析表 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评审表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教材编写计划及研讨会 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3门 媒体课件 2
完成情况 已成立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召开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3门 备注 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课程体系 编写教学资料和教材 开发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改革教学模式 校本教材 3本 实训指导书 3本 拟定优质课课程建设方案 核心优质课程 3门 研究省级精品课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校级) 2门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中心 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岗位分析,形成与岗位相适应的资源群 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下,初步建立网络资源教学方案 利用“信息化”校园网络,建立资源型的教学平台,资源共享 形成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3门 3门 已完成 3门 已完成 2门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1.2.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完成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
子项目 培养名牌教师 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培养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内容 培养1-2名名师 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 培养6名骨干教师 培养20名双师型教师 培养7名兼职教师 完成情况 1名 3名 10名 20名 7名 备注 1.2.3 校企合作、工业结合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
子项目 建设内容 校企共建准就业实习实施计划 校企共建“准就业实习”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与企业签订 “准就业实习”协议 学生就业顶岗实习考核标准 126名学生“准就业实习”材料 “准就业实习”的总结分析报告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名师工作室 与企业签定实训实习基地协议 3
完成情况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4个 备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个 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200人以上 完成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全面实施,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 实训室布局规划 实训设备购置合同和设备台账 数控模拟实训室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模拟实训室管理水平 采购两台数控铣床或一台加工中心 可同时满足30人生产性实训及装配钳工职业技能鉴定 学校牵头创办股份制公司,建立公司管理制度,扩大经营范围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已完成 创办校企 2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2.1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2.1.1规范了示范校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2.2.2完善了示范校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专项特办”协调机制。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由校长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加快建设进度。
“定量考核”督查机制。根据项目建设具体工作方案,对项目推进情况,由示范办每周定量考核,每月汇总,与责任部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进度责任”追究机制。对不能完成建设任务的建设项目,由示范办逐一分析原因,对因主观原因影响建设进度与效果的,追究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