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科教育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机电系 陈忠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开始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应用型”本科教育营运而生。但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多是升格的专科学校,在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因此,如何办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本科专业,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是我系的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种类别。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交集”,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也有高职教育的特征。
首先,它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更不是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放大与拓展。我们申报的本科专业要遵循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同时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既不能因为培养本科层次人才,而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同时,也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消弱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是互相补充,扬长避短。
其次,在教学监控体系上,我系本科专业接受的应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而现有的高职教育接受的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在学术要求标准上,本科教育是要求授予学士学位,而高职教育不授予学位;再教育效果上,受过本科教育的考生比高职教育的考生更容易容易考取研究生,有很强的学习应变能力;在教学计划的难度上,本科教育在专业基础上,专业理论方面,比高职教育要求要难一些。
第三,在培养目标上,我系的本科专业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修工作正常进行的高等专门人才。它的的办学标准,应是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其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识能力。简言之,就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技能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如何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别是如何认识与高职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理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人才定位和任务职责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尽管都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人才的职责与分工有所不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的高技术工人,以满足当前各类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急需。应用型本科教育则主要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
(二)人才培养规格内涵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点,要掌握本行业生产原理和操作技术管理运行技术、营销与服务技术、技术谈判
和商务谈判技术等。 (三)专业设置基础不同
应用型本科专业则因岗位的适应面较宽,适应的层次较高,所以要求理论基础相对宽厚;高职教育则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应用型本科教育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型的实践能力,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高职教育则主要掌握技能型的实践能力,重在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
(四)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上要求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培养对象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把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限制在技术开发、应用与创新所必要的范围类。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考虑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如我系的高职课程设置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四门课合成机械设设计基础一门课;将机床概论、刀具、夹具、加工工艺四门课合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一门课,本科就不能这门办,就必须分开,分别作为一门课。
(五)教学模式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育模式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应是高学历的学科梯队与“双师型”素质教师并重。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授知识与技艺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职业类型来构建,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更要有丰富的的实际工作经验,即“双师型”教师。
(六)实践教学要求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程设计为核心加强工程综合性训练,以校内的实验实习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以以校外毕业实习设计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技艺、技能的重要环节,如实训中心的建设应尽可能的模仿现场情景,必须满足学生反复训练的要求,同时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真实性、现实性、注重真实的操作与训练。
(七)学制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制为四年,高职教育学制为三年。
三、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词
(一)观念转变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即不同于学术型的本科教育,也不是三年制的高职教育的简单扩展。从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本科专业基本上按学科设置,而高职主要按职业岗位(群)设置。应用型本科准球教育的学科性、学术性,强调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追求教育的针对性,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对口。我们要实现全方位“转型”,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
(二)学科建设问题
我系现有的教师队伍学科意识不强,科研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带头人紧缺,必须加快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科学建设的提升,专业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又以学科建设为支撑。要加大力度,集中力量争取有所突破。
(三)师资队伍问题
这是我系的一个突出问题。按本科教学模式组织配备师资,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有效的传授知识给学生。要下大力气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为此,一要出台政策,加快引进人才;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三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四要加强学科团队建设,设立重点岗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发展空间,大幅度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从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实训基地问题
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引厂入校,对外开展零部件协作加工,使学生得到真实产品加工的基本技术基础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五)特色与亮点问题
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亮点,就必须精心培养、建设一些“特色”专业”,我们力争在虚拟制造和逆向工程技术方面创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得品牌专业,这是我系今后发展的一项战略方向和任务,并以此来推动我系的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