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近三年真题六套(有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6:48: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是指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2、教师角色

答: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3、教师权力

答: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与教师职务相关的权利和利益,表现为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4、备课

答: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教学的目标、进程、方法和形式等内容的过程。 5、德育过程

答: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2、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被称为(行动研究) 3、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4、(传授者)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6、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 7、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 8、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9、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目的)

10、被称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是(夸美纽斯)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教育专业能力包括(ABD)A. 教育能力 B. 教学能力 C. 学习能力 D. 研究能力 解析:教育专业能力是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2、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去影响学生,表明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C) A.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B. 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C.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D.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3、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为(ABCD) A. 升学权 B. 入学权 C. 受教育选择权 D. 学习权

解析:受教育权作为学生非常重要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入学权②学生上课学习权③学生受教育选择权④学生升学权 4、持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包括(AD) A. 卢梭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罗杰斯 解析:西方教育目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孔子)

(3)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等(孟子)

(4)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不断地生长下去 5、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包括(ABD)

A. 教育即生长 B. 教育即生活 C. 做中学 D.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解析: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1)关于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教育的目的:不应该从教育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主张活动课程,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创设情境、提供资料、学生产生问题、设想办法、动手验证。 (5)提出儿童中心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根据儿童的兴趣,以儿童为中心进行。

6、师生关系包括师生间的(ABD) A. 心理关系 B. 教育关系 C. 教学关系 D. 道德关系

7、下列选项中属于教材的是(ABCD) A. 教学用光盘 B. 教科书 C. 补充读物 D. 教学指导书

解析: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音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录像带、磁带、光盘等)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要经过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8、教师备课要做好的工作包括(ABD)A. 钻研教材 B. 了解学生 C. 教学计划撰写 D. 设计教学

9、赫尔巴特关于(BC),使教育学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A. 课程中心 B. 基于伦理学的教育目的 C. 基于心理学的教育方法论 D. 教师中心 10、按照我国的课程管理制度,可将课程分为(ABD) A. 学校课程 B. 国家课程 C. 必修课程 D. 地方课程

解析:课程的类型,从管理制度角度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按选择的自由度不同来划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可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地位作用的不同来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 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答:(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 (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答:主要根据:①教育任务和目标②教学内容③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此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答:(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4、教师的义务。 答:①遵纪守法②教育教学③思想品德教育④爱护尊重学生⑤保护学生⑥提高思想义务水平 五、辨析题

德育教育必须要遵从“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独立性,使得四者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恪守一种教育程序,应根据学生的特征等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教育程序。 六、论述: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183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发挥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

天津市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育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BC)

A. 教育规律 B. 教育问题 C. 教育现象 D. 教育历史 2、下列陈述中与夸美纽斯直接相关的选项包括(ABCD)

A. 班级授课制 B. 学科课程 C. 教育适应自然地原则 D. 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的是(ABD) A. 荀子 B. 洛克 C. 卢梭 D. 华生 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典型代表,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三种观点都是典型的“外铄论”的观点。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强调自然教育观,是“内发论”的典型代表。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包括(ABD) A. 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B. 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C. 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尊重的关系 D. 处理好内外因关系 解析: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5、教育目的通常由(BD)组成。

A. 人的思想素质 B. 人的社会角色 C. 人的道德素质 D. 人的素质规格 6、义务教育的性质包括(ABD)

A. 普及性 B. 强制性 C. 阶段性 D. 免费性 7、教育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ABCD)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保障作用 D. 指引作用

8、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享受的主要权利包括(BCD)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受教育权 D. 财产权

9、不能取得教师资格、丧失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情形包括(BD)

A. 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B. 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 C.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处罚

解析: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就是资格;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教师资格,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①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②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教师的劳动对象包括(AC)

A. 知识和文化 B. 家长 C. 学生 D. 教材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一是知识和文化,二是学生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2、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过程被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3、(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4、(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 5、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标志是(《论终身教育》)的发表。

解析: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的发表标志这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6、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解析: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三、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或胜利前提。 8、(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为完成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

解析:杜威——论课程与教材:主张活动课程,其组织形式是活动教学,教学原则为“做中学”

9、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0、“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来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分) 1、中小学校本研究 答:中小学小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2、班级管理

答: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3、德育

答: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学近三年真题六套(有答案) 的文档
教育学近三年真题六套(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86sf2qe5e3h0qr03o87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