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
《标准》共有七个附录。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此外,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
世界各国对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以及外语课程的整体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在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所取得的基本共识 (一)学习外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学生缺乏外语技能,他们今后的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等人生设计都将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学习外语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通过多种媒体和多种信息资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虽然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交际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但是它并没有减少对语言的需求,具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他们才是信息时代的最大受益者”(Genesee&Cloud,1998:62)。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一门外语对学生今后全面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学生掌握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大门,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在将来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并在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学习外语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在通过体验、比较、分析和理解等方式学习外语的同时,可以促
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的人比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在智力发展上更具有优势。 (五)学习外语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品格、意志和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
母语与外语常常在发音、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实践,要敢于开口,不怕犯错,并要不断地与遗忘做斗争。因此,学习的过程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分析,对语言的功能和作用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学会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和包容的性格,培养学生善于交际和善于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趋势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在课程总体目标上
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的问题。 (二)在教学观念上
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同时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和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为有效的开展交际而服务。 (三)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两人、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与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课程评价上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的内涵、标准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向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五)在教育技术上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受到各个国
家的重视。 (六)在研究焦点上
从教什么向如何教的转变,从学什么向如何学的转变。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外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训。
不同国家外语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外语课程设置的不同背景
关于外语课程设置的分析按不同国家的语言背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由于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和使用的广泛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历史上都不太重视外语课程的设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性的增强,这些国家纷纷意识到外语课程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外语开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着手制定外语课程标准。美国的很多州都在1997—2000年出台了外语课程标准。在这些国家的外语课程中,可供选择的语种相对较多,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俄语等,而且允许多种起点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强调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如韩国、日本、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外语课程,目前主要开设的是英语课程,而且都已经开始尝试从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直到高中毕业。过去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和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现在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等 这些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英语课程,提倡双语教学,课时较多,教学目标要求较高,除听、说外,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也很高。学生的语言环境比较好,投入的课时比较多,有些课程甚至使用第二语言讲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对比较高。 二、外语课程设置的方式和特点 (一)美国21世纪的新课程
目前,美国开始提倡从幼儿园起到高中连续设置世界语言课程,共13年。有些州还制定了本州的外语标准等级考试,学生必须通过该项考试才能毕业,如俄亥俄州和新泽西州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州按13年设置
世界语言课程,如怀俄明州提出,将从2002年起在所有地区从幼儿园起开设外语课程。科罗拉多州也提出将从幼儿园起开设外语课程。美国外语课程的要求对不同的语种有所不同,对于选择西方语言课程的,如法语、德语等,与选择东方语言课程的,如日语、汉语、韩语等,要求不同,后者要求偏低一些。新泽西州的世界语言课程从人际交往、理解与分析、表达与展示等三个维度提出目标要求。他们认为采用这种维度比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维度对交际的意义的体现更加丰富和自然。每个维度都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行为目标要求: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言掌握、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有些标准按照不同的维度设计,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外语课程按照交际、文化、跨学科知识、语言与文化比较和参与社区活动等五个方面提出目标要求。 (二)澳大利亚除英语以外的语言课程标准
澳大利亚是分地区和省制定外语课程标准的。例如,首都地区的外语课程标准从学前一直到12年级,分为5个等级:学前级、小学低级(1~4年级)、小学高级(4~7年级)、中学级(7~10年级)以及后义务教育级(11~12年级)。昆士兰州则要求从小学4年级至10年级开设外语课程,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平均需要6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澳大利亚对外语课程的设置给予很多的灵活性,以保证不同民族背景和移民背景的家庭的孩子能够选择一门外语并能选择适当的起点。高中11年级与12年级的课程成为义务教育后的课程。课程目的包括为学生考大学、进入培训课程以及就业而服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来源(如复读、移民、自费留学等)以及语言学习的不同需要,课程允许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达成目标。此外,课程强调了外语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于如何使外语课程与其他学科建立紧密的联系,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活动举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义务教育后的课程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有听说交际课程、双语学科课程、特殊用途语言课程(烹调英语、旅游英语等)、强化英语课程(增加课时使学生达到高级水平)等。本阶段的课程还强调指出,学生在这个阶段,已具备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应使他们把这些能力迁移到语言课程的学习之中。
表1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的范围 听、反应与说
1.学生通过听、反应与说进行理解与交际。 看、读与反应
2.学生看(电视、图表等)、阅读不同文体的语篇做出适当的反应。 写作 3.学生运用目的的语写出不同的文体的语篇。 文化理解
4.学生发展社会语言理解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并运用于实际中。 语言系统的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