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0:53: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阶段的课程研制是在国家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为了使中学和大学英语课程研制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组织了15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部门参加中学英语教学调查的研究工作。此次调研为时一年零七个月,遍及139所中学,被调查的教师为1 614人,学生达58 070人。通过对初三和高三学生与教师的调查、观察、测量(包括水平、词汇量、听能力等),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应用能力差。这项调查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的编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特别为大纲的教学要求定性定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在大纲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又分别向初、高中的师生做了针对性更强的调查和测量等工作。大纲中对词汇、听、说、读、写的量化要求都是根据这些调查确定的。

改革开放的形势对英语课程的改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纲的编者认真总结了我国历史上中学英语课程研究的经验和教训,还借鉴外国课程研究资料,特别吸取了欧洲共同体国家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引进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对这一轮的课程改革起了较大的影响。例如,1988年初中大纲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即以后的《日常交际用语》)的编写就参考了《入门阶段标准》(范埃克著)和《意念大纲》(威尔金斯著),大纲中的词汇表的制定则参考了国内外16个词表。

需要说明的是,1991年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在其他学科大纲不变的情况下,单独组织编写了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这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时在众多学科中削减最多,三年制初中比以往少了100个课时,教学要求(特别是语言知识)有所降低;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方法变化较大。实验新大纲和教材的初三毕业生(约50万)于1993年升入高中,为了解决衔接问题,教委组织人力制定高中新大纲并送交审查。这就是1993年高中英语大纲(初审稿)产生的背景。高中英语大纲的新编保证了整个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当1996年供试验地区用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制定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根据课时减少,对教学要求和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

第二阶段大纲的实施也比过去规范,经历了实验、评价和修改等程序。初中大纲(初审稿)曾于1990—1993年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实验。高中大纲(初审稿)曾于1993—1996年在全国约7个城市实验。通过实验,对大纲做了评价和修改。修改后的大纲送交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然后交全国试用。近两年,这两个大纲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观念进一步修订,形成了2000年的初、高中英语大纲(试用修订版)。

1999年秋,实施初、高中英语大纲的第一批学生由高中毕业。西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基教司的指导下,联合全国31个省、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实际上对第二阶段的大纲和教材做了一次评价。参加调查测量的重点与非重点学校87所,学生达15 937人。调查结果说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与1985年全国调查相比,总平均成绩高出约5分,听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总结起来,第二阶段的课程研究的进步主要体现在8个字上:“科学、规范、开放、完整”。说比较科学,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大纲,特别是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实施是作为一个研究和实验项目来完成的。因此,在全过程中,注意历史文献、国内外理论资料和来自实践的数据、调查观察、测量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比较规范,主要指从调研、编制到大纲的实施、试验、评价、审查、试用、再评价等这一系列的环节中,自上而下的领导,由下而上的发动,组织有序,逐步滚动推进。说比较开放,一方面是指引进国际上有关语言教学的先进理论和观点,还包括中外合作编写中学英语教材;另一方面是指反复充分地征求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区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意见。说比较完整,则指高中英语单科编制了1993年的大纲(初审稿),保证了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进步和问题

回顾20多年来的大纲编制的历史,不难看出两个特点。首先,这是一个演变、进步、发展的过程,而决非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因此用课程发展来表述是较为确切的。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大纲继承了过去的经验,也孕育着新的观点,而90年代的教学大纲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有了较多的创新。第二,英语课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观点、教材、测试、教师等,因为这些因素对课程设计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那么,现在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我国世纪之交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设制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宪法早就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宗旨就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素质。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是,那时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全面,仅仅从英语学科出发提出了语言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要求。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这一系列的变化足可说明,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差异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在百废待兴的70年代末期,为了迅速出人才,集中力量先抓好一批重点中小学,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实施义务教育,教育应面向全体公民。然而,面对各地区、各类学校极不平衡的状态,如何使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区别要求,讲求实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非常好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在1986—1993年的五个大纲都提出了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从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选修。1996年以后的普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选修。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意思是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起点:小学、初中、高中起始的英语课程,还存在着各类不同的学校:普通、重点、外国语或是具有外语(双语)特色的学校。鉴于这种情况,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必然由单一、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转化。此外,1986年中学和1988年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开始提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活动课的雏形。 三、教学观念和方法

1985年的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尖锐地指出,当时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和做法是造成学生英语水平低的重要原因。这引起了英语教研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于是,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成为20世纪末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1982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写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大纲的编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在1988年以后的大纲中教学内容部分都增加了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和教材编写中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比较真实的情景,如信息交流、角色扮演、开展调查、解题、游戏、猜谜、讨论等,把语言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学用结合。 (二)提出了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在过去的20多年中的10个教学大纲中,无一不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并提出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比重大些。此后,在继续发展听说

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的能力,到了高中,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1993年和1996年的高中大纲还特别强调,听和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为此,大纲规定了泛听和泛读的量,以保证学生培养起语感。

以上规定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听说,改变传统的“聋哑”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仅仅依靠课堂甚至仅靠课文教学的现象,增加语言输入的量。 (三)强调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首次出现在1993年高中大纲(初审稿)中。该大纲的教学目的规定“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的第5条专门阐明了“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虽然大纲中没有更具体的规定,但依据该大纲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除了注意结构和功能,还特意编入了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话题的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强国际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体现了学科的融合。 (四)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1992年以后的大纲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成了“指导”作用,指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为此,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此外,还要求教师耐心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对学生在口语实践中出现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浓了,学生普遍比过去活跃了。加上中学英语教材采取小组活动的方法,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各大纲还都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因此,近10年来出现了由研究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习方法的一种趋势。

(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

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制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不仅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阅读和听力训练材料,还有挂图、录音带、幻灯片、录像带、VCD、CD—ROM、DVD、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教材使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2000年颁发的初、高中大纲进一步提出广泛利用和开发各种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8dwp8lmvu9y6ym8bcws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