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4:59: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安全文明生产的措施。 3、 施工监理交底

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向施工单位负责人及工长进行监理交底,其主要内容为: (1)明确建设方、监理和施工三方的职责、权力关系; (2)监理工作的内容,监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3)要求施工方按“三方工作程序”进行操作; (4)有关报验及报表的要求。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1)开工前,组织监理及施工方认真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特点及质量要求; (2)对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及图纸差错等汇总,填写“自审记录”,提交设计单位研究、答复;

(3)监督施工单位认真贯彻设计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具体要求。 5、 控制工程变更

有关设计、工程量、材料、设备的变更都要认真控制,必须变更的都要先按程序

报批再施工,做到件件有依据。

6、 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都要按程序报验,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确认合格, 且质保资料齐全,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不予签认,坚决清理出场。

7、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单位的质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及 技术管理制度(按图纸、按工艺、按规范施工),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

七、 过程控制要点。 1.

配管

(1) 电线管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管口及管子连接处应做防潮密封处理,管路穿过变形缝处,应加保护和补偿措施;

(2) 管路弯曲处不得有折皱及裂缝,扁弯度≤0.1D,暗配管弯曲半径≥6D,在地下或混凝土中暗敷时,弯曲半径≥10D;

(3) 每根暗管弯头不得多于2个,不允许S弯出现,直管超过30m应加接过线盒;有一个弯且长度超过20m时应设过线盒;二个弯超过15m应设过线盒;

5

(4) 明配管路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暗敷在墙体和楼板中的导管,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

(5) 室外电线管埋深不得小于0.7m,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应埋于室外土内; (6) 管路与电力、煤气、热力等管路平行或交叉时,相互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7) 钢管连接不允许对口焊,管径20mm及以下的钢管必须丝扣连接,并应焊接跨接地线。Φ25以上的钢管可采用套管焊接;

(8)钢管与金属箱、盒或设备连接处要焊跨接地线,并除锈防腐。

2. 桥架和线槽

(1) 桥架和线槽要按图划线定位,安装要横平竖直,标高及支架间距符合要求,连接和支撑要牢固;

(2)金属线槽要连成整体,要采用跨接导线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

求。

3. 配线

(1) 缆线布放应平直自然,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现象,线缆两端应贴标签,终接处应留余量;

(2) 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4对UTP线≥4D,4对STP线≥6D至10D,主干电缆≥10D、光缆≥15D;

(3) 弱电信号线及控制线应与交流电源线分隔布设,线间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一般应≥30cm;

(4) 管径截面利用率:直管布设电缆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应为40-50%,暗管应为25-30%,线槽截面应为50%;

(5) 桥架或线槽内缆线布设应顺直不交叉,应按系统分束绑扎,水平绑扎间距1.5m,垂直方向固定点间距1.5m,间距要均匀、绑扎松紧适度;

4. 箱、盒安装

(1) 箱、盒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金属箱、盒应先做除锈、防腐处理;

(2) 箱、盒安装要平正、牢固,引入的管子要一管一孔,入口处应加护口锁母,导线不能明露,接线盒要加盖;

5. 缆线端接

(1)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导管中间不许有接头;

6

(2) 对绞电缆终接时应保持扭绞状态;

(3) 对绞线与位模块插座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及顺序依次卡接; (4)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

(5) 光缆芯线终接应采用光纤连接盒进行连接、保护,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

(6) 各类跳线与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标志应齐全,对绞电缆跳线长度≤5m,光缆跳线长度≤10m。

6. 设备安装

(1) 机柜、机架、机箱定位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成排设备要横平竖直;

(2) 设备安装应牢固,漆面不应脱落,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3) 8位模块插座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底盒高度一般为30cm,模块应紧固;地插应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面板应有标识;

(4) 室外设备安装应有防雨、防潮措施,电缆连接应防锈,电缆导管管口应封堵;

(5) 各种机柜、设备、金属外壳、钢管、线槽均应按设计要求,就近接地。 7. 防雷接地系统

(1) 每处基础两根主筋与底板、主柱及屋面引下线焊接贯通,应符合设计要求,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并在竣工图中标注其位置;

(2) 接地极的位置与圆钢直径符合设计要求,全部铁件均需镀锌,其搭接长度: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圆钢搭接长度为6D,双面焊,焊接后应除渣、刷防锈沥清油二遍防腐。

(3) 等电位连接端子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做到位,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8. 电气测试

(1) 各系统的电源、信号、控制电缆线均应进行电路通断绝缘测试,按电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记录。

(2) 综合布线电缆应测试接线,长度、衰减、近端串音及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光缆应测试长度及衰减,应按地址、线号分别填写到标准表格上;

(3) 电气性能测试仪表应按二级精度,测试仪应有输出端口进行打印、存储。电缆、光缆测试仪应有合格证及计量证。

7

9. 报验

(1) 随工程进展施工方及时填写相关报验单,主要有配管、桥架线槽、穿线、电器箱盒、电气测试等;

(2) 隐检主要项目有:配管、防雷引下线,隐蔽的电缆桥架等; (3) 各专业设备及器材应按各专业规范要求进行检测、调试、试运行; (4) 应按设计规定的项目要求进行系统试验、调试,并做好记录;

(5) 各专业、各分系统的试验、调试报告,试运转记录,要统一归档,竣工资料和文件要齐全,并符合规范要求。

八、 检查、验收适用的规范及标准。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2、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

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5、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7—2002)

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1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508—47—95) 1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3、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以及相关互联网协议 14、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ANSI EIA/TIA 568A) 15、建筑物普通布线标准(ISO/IEC 11801) 16、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87) 18、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 19、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1996) 20、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174—1995)

8

搜索更多关于: 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的文档
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8hle56jvz00kc5204u903ypi6bk1500j0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