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待发卷时应该做些什么?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你心里高度紧张,不妨做做考场镇静操:先缓缓地吸气,想象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想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与此同时心中默念次数。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2、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应做什么?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以便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后整体认读试卷,看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道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考卷的心情就没有了。 3、答题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答题前要纵览全卷,做到胸有全局。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
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
1
最后认真检查,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4、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是怎么回事?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
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力,先解决其他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如果拿到试卷时,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地抑制紧张隋绪。
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得几分’。”“这道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5、做选择题有哪些规律?
做选择题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第四种方法是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果这些题目没有注明选错倒扣分的话,猜测能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当你面对一道让你毫无头绪的题目时,可以先空在那里,在考试即将结束前利用检查时间重新考虑,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
答案整体上有个规律:即每一选项的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当时间过于紧张而你又有不少题空着不会做时,不如通观前面所选,找那些出现最少的字码选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技巧吧。 6、做文字题有什么技巧?
高考文字表述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这里以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般规律。
(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试题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解题时要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
2
找答题的信息,这样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语文阅读题,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才能举纲张目。 (4)优化整合,准确答题。答题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
(5)注意回答论述题的技术性细节。一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二是条理清晰,切合采分点。三是在主要内容答完后,要概括性地总结前面的论述内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四是保证不离题的一个窍门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深得裨益。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
析)
1.下列装置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风力发电机 A. A 【答案】D 【解析】
B.硅太阳能电池 C. 纽扣式银锌电池 D. 电解熔融氯化钠 B. B C. C D. D
【详解】A. 该装置将风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 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3
2.下列既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氧化钙与水反应 C.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 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3.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A. 10: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甲溶液的pH是4,C(H)=10; 乙溶液的pH是5, C(H)=10, 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10∶1, A正确; 考点:考察有关酸溶液中pH的计算。
4.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
Fe,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
3+
+
-4
+
-5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
B. 1:10 C. 2:1 D. 1:2
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 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的是Fe(OH)3和Mg(OH)2开始析出沉淀的pH不同,来进行分离出Fe3+。该实验的目
4
B. NaOH C. MgCO3 D. Na2CO3
的是为了除去Fe,以提纯MgCl2,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Cl,所以加入了试剂,就一定会生成相应的氯盐,此时要考虑是否引入了新的杂质。
【详解】A. 使用氨水调节溶液pH,除去了Fe3+,但也生成了NH4Cl,引入了新的杂质,A错误;
B. 使用NaOH调节溶液pH,除去了Fe,但也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B错误; C. 使用MgCO3调节溶液pH,除去了Fe,也生成了MgCl2,无新的杂质生成,C正确; D. 使用Na2CO3调节溶液pH,除去了Fe3+,但也生成了NaCl,则引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题中考察的是Fe3+和Mg2+形成沉淀对溶液pH的要求不同;同时,也要注意所加试剂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
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2
C. SO2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不再变化,而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等,所以该证据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错误; B. 该证据只能表明在某一个时间点,体系的组分是这样的一个比例,并不能说明这个比例不再变化,因此该证据不能说明平衡一定达到平衡,B正确;
C. SO2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v(SO2)正=v(SO2)逆,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C错误; D.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消耗速率相等,即v(SO3)正=v(SO3)逆,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6.某种钢闸门保护法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消耗速率相B. c(SO2) : c(O2) : c(SO3) = 2 : 1 :
3+3+
3+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