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深化理解和应用范围的扩充。
第九章
1.问题的类型
1. 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明确界定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 从问题的生成过程角度来看,可将问题分为典型问题与变式问题。
3. 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将问题分为排列问题、归纳结构问题和转换问题。 4. 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 2.有关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论 1、试误说2、顿悟说3、信息加工论 3.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一)算法式 (二)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推法 爬山法
关键点捕捉策略
三、简答题 第一章
1.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定和过程
答: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2)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to action); (3)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行动研究的过程:(1)计划;
(2)行动的实施; (3)总结与反思。
2.结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思考如何学会学习
答:会学习不仅仅指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会学习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2)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经验、技能和能力,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专家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过程
答:所谓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有三个特点: 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 第二,高效;
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
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第二章
1.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一)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遗传决定论?遗传前提论?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普遍现象;
2.屈赖恩(Tryon,R.C.)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
屈赖恩根据走迷津能力的高低将一群白鼠分为聪明鼠和愚笨鼠,然后选择其中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白鼠走迷津能力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到第七代,聪明组与愚笨组的表现差异极为明显:聪明组白鼠进入盲路的次数要大于愚笨组白鼠。这说明了遗传对动物行为能力的影响。
3.高尔顿(Galton,F.)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977名名人和普通人发现其家族成名人物,名人组332人,普通组只有1人
在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方面,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他采用名人家谱调查法,选择了977名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调查他们亲属中有多少人也是名人。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在977名普通人的对照组中,他们的亲属只有1个名人。高尔顿认为,两组群体出名人比例如此悬殊,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4.双生子研究设计。
证明遗传影响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双生子研究设计。双生子通常是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下由同一对父母养育的,可以被认为是在非常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分。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成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体,起遗传相似性几乎达到100%;而异卵双生子是由不同受精卵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体,其遗传相似性约为50%,因此如果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更为相似,可以说明遗传而非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环境决定论?环境外因论? 2.华生的名言——
①早期经验的作用 (孤儿院小孩与正常家庭比爱闹事,更依赖、更散漫多动) ②家庭的影响 (东东与亮亮的母亲教育)收养研究 ③ 学校教育的作用 (同一批学生不同教师的成绩差异) (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
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关于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四个: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
(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因素。 2.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来。
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心理表征的能力、延迟模仿的能力。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泛灵论,思维集中和不可逆)守恒实验、三山实验。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序列化 、类包含的能力 。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视角创新:关于儿童本性、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进行研究。
对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认识的变化。视儿童为具有丰富知识结构的积极的学习者,促进了发现学习和环境直接相联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
带动了其他学者对皮亚杰所确定的儿童认知内容领域的研究
局限: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遇到困难任务时其认知能力表现与年长的儿童相比接近程度比皮亚杰估计的要高。
认为儿童对环境的自主探索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受到后继研究的质疑。
教育意义:为儿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3.维果茨基的教学心理学思想
答:列夫·维果斯基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