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压力容器爆炸危害:冲击波、爆破碎片、介质伤害(有毒、高温)二次爆炸及燃烧危害;
133、停止压力容器运行:安全附件失效、充装过量、裂纹、鼓包、变形; 134、桥架类型起重机:桥式、门式、绳索起重机; (区分) 135、臂架类型起重机:
流动式、门坐式、塔式起重机;
136、起重机械事故: (重点)
①脱绳事故:重物捆绑方法不当,吊装重心选择不当,中心不稳、遭到碰撞摇摆; ②脱钩事故:吊钩缺少护钩装置、吊装方法不当、吊钩变形;(与钩有关)
第二节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37、安全阀:1年检查1次;
138、压力表:1年检查2次;半年一次;
139、安全阀与爆破片关系:安全阀开启压力<爆破片爆破压力<容器设计压力; 140、爆破片:结构简单、泄压反应快、密封性好、适应性强。(先开启安全阀) 141、超高压——爆破帽
142、中、低压小型容器(液化气体)——易熔塞;
143、烘炉、煮炉的情况:新装、移装、大修、长期停用的锅炉; 144、锅炉水位——50mm内波动;
145、锅炉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停止燃料、停止送风、减弱引风。
146、锅炉外部检查:1年1次;内部检查:2年1次;水压实验:6年1次; 147、锅炉内部检验结论:允许、停止、整改后、限制条件运行; 148、锅炉外部检验结论:允许、停止、监督运行;(可以运行并监督) 149、水压试验情况:移装锅炉使用前、重大修理、改造后;
150、压力容器——首次使用3年后进行检查。安全状况1、2级的——6年一次;安全状况3级的——3-6年一次; 151、压力容器检查前工作:
①用盲板从第一道法兰处隔断,同时设置明显隔离标志,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 ②将有毒性介质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 ③盛装易燃介质的,严禁用空气置换; ④内部空间含氧量应当在18~23%;
152、射线检测:薄,不适宜较厚工件检测,对长度宽度尺寸对量准确、成本高,速度慢,适合对接焊缝,不适合角焊缝;(气孔、夹渣)
153、超声波检测:测厚,事宜检验厚度较大工件。对面积性缺陷检出率高,对体积型检出率低;成本低、速度快;方向性强、高密度固体中损失小、界面反射大、还可检查流体流量,1~5Hz,无见证检录;
154、气密实验:液压实验后进行。涉及极度毒性、高度或设计不允许有微量泄露的压力容器。
第三节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155、起重机械年度检查:停用1年以上、遇4级地震、遇9级大风;
156、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露天工作于轨道的起重机,如门式、塔式、门座式起重机、装卸桥。
157、每1年1次检查:塔式、流动式起重机,升降机、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 158、每2年1次检查:较小型起重机、桥式、门式、门座式起重机; 159、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1.8m的工业车辆,必须装置护顶架。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重点)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处理 (重点)
160、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161、燃烧形式分类:
①扩散燃烧:边扩撒边燃烧,稳定燃烧; ②混合燃烧:
③蒸发燃烧:可燃气体蒸发出养护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④分解燃烧:
162、A类——固体火灾;B类——液体火灾;C类——气体火灾; 163、D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F类——烹饪火灾; (固、液、气、金、电、烹)石蜡、沥青——B
164、火灾事故分类:
①特大火灾:10死、20重伤、死+重伤累计20人、受灾50户以上,烧毁财务100万以上; ②重大火灾:3死、10重伤、死+重伤累计10人、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务30万以上; 165、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越低、燃点越低;+自然点高
166、自燃点: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自然点越低; ——重点记忆 (自燃点VS闪点+燃点--反比)
167、火灾的发展规律:初起、发展、最盛、减弱、熄灭-期; ①初起期:冒烟、阴燃; -----最佳灭火期间----- ②发展期:轰燃发生阶段,采用T平方特征(时间);与热释放速率成正比; ③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 ④减弱期; ⑤熄灭期;
137、爆炸按照来源分类:物理、化学、核爆炸; 138、爆炸按照反应相分类:气相、(粉尘、喷雾)液相、固相爆炸; 139、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乙炔、乙烯、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0、危险度=(上限-下限)/下限; (计算-重点) 141、混合物爆炸极限计算:(上限or下限均可计算) 100/(浓度/爆炸下限(上限)+浓度/爆炸下限(下限)+```) 142、粉尘爆炸特点:
①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燃烧时间长,能量大,破坏大; ②爆炸感应期较长;
③有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粉尘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错误的说法! 143、粉尘爆炸条件: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含金属粉尘)、到达一定浓度、有足够的起始能量; 不能爆炸的粉尘:石英、水泥、玻璃等。
144、粉尘爆炸危险性特征参数: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上升速率;
145、颗粒粉尘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
146、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容易熄灭。——临界直径、最大灭火间距;
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
147、自动消防系统包括: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
148、泡沫灭火剂 ①低倍:20倍以下 ②中倍:21~200倍 ③高倍:201~1000倍 14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触发装置、报警装置、警报装置、电源; 150、火灾报警系统分类:
①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一般性二级保护对象; ②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一、二级保护对象;(大型建筑群、宾馆、饭店) ③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适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 151、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①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的火灾(各种油);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钾、钠、碳化钙,应用沙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硝酸火灾;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火灾;
152、气体灭火剂:有保护设备无污染、无损害优点; 153、干粉灭火剂:化学抑制作用是灭火的基本原理;(速率、灭火面积有优势) 154、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A类固体火灾;
155、泡沫灭火器——A类固体火灾、不能扑救B类水溶性液体火灾; 156、二氧化碳灭火器——A类固体+B类液体+C类气体;(精密仪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燃烧中止——氧气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30%~35%时。 157、卤代烷灭火器、干粉灭火器——ABCE类火灾;(国家禁用) 158、火灾探测器:
①感光式火灾探测器:适用于没有阴燃;
②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能早期发现火灾、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适用面广; ③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④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⑤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重点)
159、防爆基本原则:防止出现、控制发展、削弱危害;
160、粉尘场所内,电器设备外壳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25°;
161、防静电措施:控制流速、良好接地、采用静电消散技术、人体静电防护; ①易燃液体:管道流速不宜超过4~5m/s (记忆) ②可燃气体:管道流速不宜超过6~8m/s ③增加湿度:65~70%; 162、爆炸控制措施: ①设备密闭;
②厂房通风——控制在爆炸下限1/5以下。 ③惰性气体保护;
④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根本性措施; ⑤危险物品隔离储存
163、惰性气体:氮气(其中氧含量低于2%)、二氧化碳、水蒸气、烟道气(无空气
164、防止容器爆炸或室内爆炸:抗暴容器、爆炸泄压、房间泄压;
165、阻火器:
①工业阻火器:防止爆炸初期的火焰蔓延;
②主动式隔爆装置:气体含有杂质的输送管道;
③被动式隔爆装置:主要有自动断路阀、管道换向隔爆; ④其他阻火隔爆装置:单向阀、隔火阀门、火星熄灭器; 166、防爆泄压装置:①安全阀;②爆破片;③防爆门窗(泄压面积VS厂房面积=0.05~0.22) 167、爆破片:厚度、爆破面积、材料——防爆效率; ①6~12个月更换1次;
②重大爆炸危险的设备、容器、管道应安装爆破片; ③爆破压力:为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1.15~1.3倍; 168、防爆门:泄压面积VS厂房体积=0.05~0.22
第四、五节 烟花爆竹、民爆安全技术
169、烟花爆竹、民用爆破性质:(注意①②区分) ①能力特征——标志火药做功能力的参量; ②燃烧特性——火药能量释放能力;
③力学特性——高温不变形、低温不变脆; ④安定性、⑤安全性;
170、热点半径越小、临界温度越高;炸药敏感度越低、临界温度越高; 171、专房、专人、专工具:铝粉、镁铝合金粉、氯酸盐、赤磷; 172、“三固定”:固定厂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173、“四不准”: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174、烟花爆竹生产过程:高感度装药时,定员1人;其他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3.5㎡;
175、建筑物药量包含:防护屏障内药量;不包含:抗爆间药量; 176、停滞药量:是暂时搁置时允许存放的最大药量;
177、干燥烟花爆竹方法:日光、热风散热器、蒸汽干燥、红外线、远红外线烘烤,严禁使用明火;
178、场内运输:不许使用三轮车和蓄力车;机动车速度不超过10迈;单价搬运、车距不少于20m;
179、炸药爆炸三特征:放热性、高速型、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增加: 烟花爆竹厂电器设备: (记忆) 一类-F0区(储存区)——本质安全性,电气照明安装在建筑外墙壁或室外; 二类-F1区(制造区)——防粉尘点火型or尘密结构型, 三类-F2区(实验区)——密闭性、防水防尘设备;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内容少-分值高)
180、无机性粉尘:煤、石棉、硅石、水泥、金刚砂、金属粉尘; 181、有机性粉尘:面粉、棉、麻、木材、动物性粉尘;
182、粉尘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爆炸性粉尘:煤、糖、面粉、硫磺、铝、锌) 183、呼吸性粉尘:直径<5um的粉尘危害较大;
184、粉尘溶解度与密度: (注意)
相关推荐: